回覆列表
  • 1 # 淦昌隆10

    至科舉制度以來,考場上舞弊丟官丟命的人不少,直至清朝咸豐皇帝時期一位兩朝重臣一品大員被斬立決。他是當時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柏葰。

  • 2 # 喬忠寶

    統治者為了增強統治,減少家族把控朝廷,也為了選拔人才,推出了許多方案,由漢朝的“查舉制,舉孝廉”,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之後的“科舉制”,科舉制是中國封建時代取才的最高峰。

    科舉,是中國古代透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科舉相比“查舉制,九品中正制”來說,是最公平的了,寒門子弟也有了盼頭,只要你有才華,就有可能位列三卿,光宗耀祖,50歲高齡仍然考取功名的人非常多。

    為了能夠考取功名,徇私舞弊的人越來越多,因此,從第一起“科舉作弊”之後,皇帝就對科舉舞弊者設立非常嚴酷的刑法,歷朝歷代皆在加強懲罰,由最先前的流放到後面的誅三族。儘管如此,科舉舞弊仍然層出不窮。

    最著名的舞弊案件就是大才子“唐伯虎舞弊案”了,唐伯虎由於恃才傲物,被小人所記恨,誣告唐伯虎賄賂考官,最終得出“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結果,但是統治者為了震懾眾人,仍然按照舞弊情況處理,認為唐伯虎、徐經拉攏關係,攀附權貴,以求高升,判處贖徒。主考官程敏政被免職,而唐伯虎和徐經均被削除仕籍,終生不得參加科舉。

    除此之外,因科舉舞弊牽扯到的最大的官員就是柏葰(bǎi jùn)。

    柏葰此人有大才,但是為人太過於正直,不懂得圓滑變通,1846年,柏葰出任江南鄉試正考官期間,對了解查證出的一批江蘇“漕務蛀蟲”進行了上奏,使這些貪汙受賄之徒受到了應有的處置,從而整頓肅清了江蘇的漕運事務,雖然皇上對其結果進行肯定,得到升遷機會,但是由於漕運利益過於龐大,京師之中少有人沒有收受供奉,因此,京師大臣都對柏葰非常仇視。為柏葰舞弊案埋下了禍根。

    清朝嚴禁八旗子弟上臺演戲,“平齡”是鑲白旗滿洲人,且經常上臺表演,被許多人熟識,但在鄉試中名列第七名,因此被有心人告發,皇帝因此認為此中有貓膩,於是將柏葰革職查辦,等候處理。

    隨著案情的深入,又查出了兵部主事李鶴齡為刑部主事羅鴻繹打通關節一案。羅鴻繹準備應考順天鄉試,便託同鄉李鶴齡向考官浦安進行疏通,並約定了試卷記號,於是浦安在閱卷時,將那張有記號的試卷推薦了上去,柏葰發現有誤,將這張卷子撤回,但後來卻又聽從了家人靳祥之言,用羅鴻繹的試卷替換掉了本已中試的劉成忠之卷,羅鴻繹遂中榜。

    本來柏葰頂多只能算是“瀆職”,頂多右遷而已,但是由於柏葰性子過於耿直,將京城的所以大佬幾乎都得罪了一遍,因此幾乎所有人都像皇帝上奏,請求處決柏葰,皇帝於是便下令處決了柏葰,可憐柏葰一生正氣,卻被朝廷這些奸臣所害,嗚呼哀哉。

    柏葰也成為了實行科舉制度以來因科舉舞弊被殺的最大的官員,也是唯一一個一品官員。

  • 3 # 萬馬奔騰勢

    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就是清朝咸豐年間的《戊午科場案》了,雖然是權臣肅順為了打壓政敵,給自己樹威,有私慾之嫌,推動影響了咸豐皇帝最後下決心殺了以當朝戶部尚書內閣大學士柏葰為首的多名現任官員。因為科場犯罪,處理官員級別之高,人數之多,影響之大,歷史罕見,殺現任一品官員這還是頭一次。柏葰是蒙古族人,狀元出身,為官清廉,能力和口碑都很好,一直幹到了一品大員內閣大學士,快退休了。但是清朝法律明確規定,科場舞弊一經查處,死刑。柏葰雖然沒有什麼惡劣的行為,甚至就沒有受賄,是因為官場陋習礙於同僚情面才違規錄取考生羅洪繹,好多人都為柏葰叫屈,但是畢竟科場犯罪不同尋常,那是天下普通讀書人改變命運的途徑,公平必須維護,所以情有可原,法難寬宥。殺了柏葰一個一品大員,科場積弊為之一振,幾十年間乾乾淨淨,直到光緒中後期才開始慢慢廢弛,但是也沒有再到達過之前的狀況。後來歷史學家對肅順和咸豐帝的嚴刑峻法以及表現出來的超強的心理素質,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值得肯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AK-47槍口要“掏個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