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事i

    家暴暴力似乎是一個迴圈,一方施暴,一方原諒,一方繼續施暴…

    可以這樣理解:夫妻之間矛盾增加-一方採用行動施暴來表達-施暴者道歉或找尋藉口-一方原諒-暴力後的蜜月期-再次產生矛盾。

    不可否認許多家庭暴力似乎都存在著這樣一個怪圈。

    被家庭暴力,為什麼難以離開。

    那麼為什麼婚姻有一部分人被虐待了,為什麼不離開?

    1、心理原因。

    有些人結婚不久,便發生了家庭暴力,她們選擇離家出走或者在閨蜜家待上一段時間,甚至想過離婚,或者閨蜜勸其離婚。

    可是她們心理一想到:父母怎麼看待自己、別人怎麼看待自己、還有可能擔心別人看不起自己。

    這便造成了思想的動搖,甚至迷茫不知道怎麼辦。

    後來,丈夫來哀求她回家,一再保證沒有下次,便順勢就回去了。

    雖然前期丈夫表現得還可以甚至比以前更好,但是一旦再次產生矛盾,便再次伴隨著家庭暴力,可能比上次更嚴重。

    如此便陷入了家暴的迴圈。

    一位被家暴的女性曾經對我說過,她其實很怕聽到親人朋友告訴她:你離婚不就行了,你為什麼不離開他!

    當她聽到這些話,就感覺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一個人生中非常重大的錯誤。

    她坦言,她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的婚姻發生了什麼,如果離開,在回想起這一段不堪的回首,比起家暴那種羞恥感更讓人難以面對。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去接受自己曾經受虐的經歷,無論是身體還是情感,我們都難以接受。 所有很多遭遇家暴的女性,在面對閨蜜朋友時,會極力否認自己被虐待的遭遇,

    2、不是決定離開,就一定能離開。

    現實婚姻家庭中有很多及時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並且在社會或者工作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家暴後也難以離開家暴的婚姻。

    曾經有研究表明:試圖離開家暴,卻無法得到救援的家庭>離開也無法解決需求的家庭。

    其中更是包括很多明星大腕,更何況一些普通家庭。

    試圖離開卻得不到救援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遙遠,真實存在於很多家庭中。

    例如:就好像有人去報案,警察問他,你的錢包為什麼會丟?

    3、與愛並存的家暴。

    曾經看到過一個案例:婚姻中,丈夫其實很愛其中,可是丈夫無法用語言順暢的表達情緒,而妻子則畢竟能說會道,常常面對妻子的責問丈夫顯得手足無措。

    在心理學中是這樣解釋的:當丈夫與妻子發生口角矛盾時,由於妻子一直都說的在理,而丈夫卻處在語言剝奪狀態。導致丈夫處於尷尬的緊張情境下,就會用打人這一行為來降低緊張度。但行為有可能是被不在意識範圍內的動機所驅使的。

    意思就像:小時候父輩與你講道理而小朋友處於被剝奪狀態時就會變得不理性,開始打人。

    我是沒事,一個情感道路的旅途者,任何感情上的困惑與不解,可以私信我共同探討。對於家暴,如何尋求幫助。

    在中國文化的集體主義價值觀中,人們常說“家醜不可外揚”,讓很多的被施暴者的女性傾向於把家當作“我”的一個更大的外延。

    所以,家庭的矛盾就變成了“我的問題”,對於遭受家暴的恥感,讓我們難以去尋求外部的干預和幫助。而外部的力量也常常以“一家事是一家事,別人的事別多管”而退而卻步。

    我們對於家暴很難做到感同身受,最好的幫助就是自女性在自我思維的提升,勇敢的用法律武器來面對家暴。

  • 2 # 一點心靈

    這個分有沒有孩子,如果沒有孩子被家暴,那麼我一定會選擇離婚。如果有孩子被家暴這種事情我我只允許發生一次,第二次我也一定會選擇離婚的。

    我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家庭暴力的環境中。從小我的父親經常會家暴母親,而母親為了我們,只能承受父親的家暴。她也想過離婚,卻因為捨不得我們,所以一直都沒有這麼做。

    家暴從我有記憶開始,我一直快30歲了,直到近幾年父親才沒有向母親動過手。很多人說家暴分一次和無數次,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因為當一個男人覺得用武力可以解決家庭暴力的時候,也就沒有耐心跟女人正常的解決矛盾。只要遇到兩個人有分歧的時候,他就一定會再次用武力去解決。所以說家庭暴力是會上癮的。如果沒有孩子那麼一切都好說。女性離婚以後一樣可以輕鬆的過好自己的人生,也許還能找到更優秀的,更體貼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錶之於一個人代表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