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父母學點心理學
-
2 # 積木育兒
我特別能夠理解這位爸爸的感受,但是我想說,分享並不是一個與生俱來的品質,它是一個後天去習得的品質。如果我們要求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去分享,實際上是非常不切合實際的。實際上有的時候我們看到這個孩子願意把他手裡的糖果,以及他手裡的玩具分享給其他的小朋友,但是我們要記住,這些都是偶然事件。
退一步講,我們來講一講分享要求孩子去分享,真的合情理嗎?很多時候我們要求兩三歲的孩子把手裡的糖果和玩具分享給其他的小朋友,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甚至是不認識的陌生人,這種時候孩子的心裡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
試想一下,如果是讓大人把手裡的糖果分享給其他的同事,可能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假如有一天我們買了一輛新車,同事立刻想借過去,你會馬上爽快的借給他嗎?可能你的心裡是非常不情願的吧。
對於孩子來說,你要求他去分享一顆糖果,一個玩具,可能那種感受就和大人,要求大人去分享一輛汽車那種感受是一樣的。我們再來想一想,我們為什麼會要求孩子去分享?
很多人會認為如果孩子能夠分享,那麼他就具備了大方和與人友善的這樣一些品質,但是,實際上是怎樣的呢?
當我們強迫孩子去分享的時候,他感受到的是來自於你的壓力和威脅。在這種時候,他可能會產生一些逆反心理,更加不願意去分享了。
如果我們確實希望孩子能夠學習分享該怎麼去做呢?
如果我們真的是特別希望培養寶寶分享的品質,那麼大人就要做好示範作用,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需要向寶寶去示範如何分享。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在日常生活中,當有其他小朋友來到家裡玩耍的時候,我們可以提前告訴寶寶,寶寶今天有其他的小朋友要到家裡來玩,有什麼玩具是你不想分享給其他小朋友的嗎?如果有的話,你可以收起來。而當我們要帶寶寶出去玩的時候,我們可以詢問寶寶,寶寶,你今天有沒有帶哪些玩具,是可以分享給小朋友的呢?但是切忌,當我們在外面真的遇到了其他的小朋友,我們一定不要強迫寶寶去分享。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比如孩子在外面玩,來了小朋友想玩他手中的玩具,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這種情況下,我想的說是,大人儘量不要去幹預,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當他們不能夠解決問題,矛盾升級的時候,大人再介入。
而在介入的時候,我們依舊不要強迫寶寶去分享他手中的玩具,我們可以說,寶寶你看,那位小朋友特別想玩你手裡的玩具,你願意一會等你玩完了,給他玩一會嗎?
或者我們也可以徵求小朋友的意見,寶寶你看,那位小朋友特別想玩你手裡的玩具,我知道你現在還不想給他玩,那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做才好呢?
總之,我想說的是,分享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一種後天習得的品質,所以,我們一定不要把不願意分享與自私小氣劃上等號,尊重孩子的物權。
孩子剛上幼兒園了,但還是特別的小氣,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小朋友,特別的頭疼,怎麼跟孩子交流就是沒有結果。該怎麼辦呢,怎麼能讓孩子學會分享呢?特別的擔心害怕孩子以後長大了會是一個小氣的人。
回覆列表
當一個孩子擁有物品的主權時,才願意分享;當一個孩子覺得自己很富有時,才能很大方。
孩子三回歲時,剛剛建立起比較清晰的“ 我的” 概念,開始有了物權意識。就是在大人看起來孩子變得小氣了,把自己的玩具食品管得很牢。
其實在之前也不是孩子大方,而是孩子分不清楚你的我的有什麼分別。再往前推到小嬰兒時期,孩子甚至認為自己和整個世界都是一體的呢。
所以在這個階段,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是一種成長的象徵。父母要尊重孩子正在形成的界限感。那些被強迫打破的孩子,長大後很難守好自己的領地,在金錢、情感上容易陷入一鍋粥的模糊狀態。
如果父母能夠尊重孩子,這是你的東西,你可以擁有決定權。當孩子的這種需求得到尊重,並且孩子感受到自己對自己的東西真的能做主時。他會變的大方樂意分享的,但父母依然要允許孩子有些心愛的東西,他可以永遠都不願讓別人碰。
套用大人的一句話說,又有誰是願意被逼著分享的呢?很多時候父母更求孩子樂意分享,是因為面子,怕別人認為自己教子無方,而冠以害怕孩子長大也小氣的理由。如果這樣,父母更加要做好孩子的堅強後盾。
在這個前提下,適當跟孩子交流一下分享的好處,孩子有足夠的物品安全感,他才聽得進去。但無論如何,孩子不樂意時,父母不能強迫孩子把她喜歡的東西送掉。
再說一遍:當一個孩子擁有領地的主權時,才願意分享;當一個孩子覺得自己很富有時,才能很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