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次吃日本料理都會有這樣的擔心。飼養的禽畜可以追蹤其源頭,但海中的野生動物,如金槍魚、河豚、鯨魚、牡蠣是如何確定可以安全生食的?
7
回覆列表
  • 1 # 薩爾茨堡的魚

    我們要明白一點,就是隻要是生吃,就存在寄生蟲的風險,並不是日本人有獨門秘籍不會感染,而是他們其實也是在硬扛著......當然,有一些措施能讓感染的風險降到比較低。

    就拿最常見的海魚說,海水寄生蟲都廣泛的存在。幾乎每條野生海魚都有被感染的可能。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海獸胃線蟲(Anisakis)。海獸胃線蟲(アニサキス),又稱異尖線蟲,蟲卵在海水中孵化為幼蟲,被第一中間宿主(甲殼類)攝入;透過食物鏈,侵入第二中間宿主(海魚)的體腔;最後附著在最終宿主(如鯨豚海獅等)的消化道黏膜上,發育為成蟲並完成交配,蟲卵隨海獸糞便排入海水。

    近海魚類普遍(90%以上)會感染異尖線蟲,它們主要寄生於內臟周邊。好在,它們主要寄生在魚類的內臟和消化道中,而這裡是我們很少直接生吃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我們生吃海魚中招的機率。並且,由於滲透壓的差異,異尖線蟲的幼蟲在人體內無法繼續發育成熟,短短一兩週內就會死去,對人體的健康影響較小。

    相比海水寄生蟲淡水寄生蟲則要兇險的多。它們更能適應人體環境並完成生活史。它們能穿透消化道進入腹腔,遊走寄生在肺部、肝臟、腦部、脊髓等其它重要部位,造成嚴重的機械性損傷和免疫病理反應。譬如肺吸蟲管圓線蟲裂頭蚴等。

    所以日本主要生吃海產而不是淡水水產,也是他們感染情況可控的原因之一。怎麼才能降低生食的風險?

    1.絕不生吃淡水魚,海魚生食相對安全。

    2.相比野生海魚,人工養殖的海魚(透過飼料、防鳥網等管控)要安全的多。

    3.儘量避免生食易感染魚種(野鮭魚、鰹魚、鯖魚、金線魚等),選擇靠譜的商家。

    4.選擇低溫急凍處理過的魚生(厚生勞動省建議對海魚採用-20℃下冷凍24小時的處理手法),既保留了口感又能保證安全。

  • 2 # 海饕南泉哥

    海鮮類能否生吃,首先有毒的海魚,壞人幹壞事導致的狀況,漁民都不會吃市場上也很難見到,不要有這份擔心。

    其次深海魚,大家擔心的是寄生蟲問題,這個問題首先寄生在魚體內的寄生蟲往往跟人一樣是在消化系統內或者呼吸系統內,我們在加工處理海魚的時候就已經把它們給處理乾淨了。

    再次深海魚即便有寄生蟲寄生在肌肉組織裡,你吃生魚片把它吃了,我們的胃酸也是一道天然的保護屏障嘛,大部分的寄生蟲很難從魚的宿主轉化到人為宿主上來的。

    還有一類食品安全的考慮是病毒或者細菌,魚類如果身患細菌或病毒,如神經毒素,一般也活不了多久,特別是深海是個物競天擇的地方,老弱病殘是沒辦法洄游幾千公里的。

    這方面養殖魚類會存在多一些問題,深海魚反倒不會。

    最後是近海的海產,如螺類、貝類,如果養殖環境惡化會導致生物濃集效應,像80年代的上海毛蚶螺事件,現在的環境條件一般也不會差到那個年代的地步。

    所以日本人這個社會高度文明的發達環境,世界第一大海產輸出國,食品安全的把控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國家的漁民海洋從業者們學習的地方。

    只要你的採購渠道正規,不用擔心寄生蟲蟲病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駐村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