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十個月寶寶打人,掐人,扯頭髮,到底是不是出於好奇,是無意識的嗎?還是覺得有意思好玩?應不應該阻止?
5
回覆列表
  • 1 # 輕歌飛洋

    當他再這樣的時候,你可以握著他的手,搖頭告訴他不可以不可以,孩子雖然小,但是可以理解的。我閨女十一個月,有些東西,我不讓她吃,後來有一次,她把東西往嘴裡塞的時候,先抬頭看了我一眼。我沒吭聲,她又接著吃了。

  • 2 # 寬和教養

    不完全是出於好奇,還包括想跟家長產生肢體接觸,想跟家長互動。說出於好奇也沒錯,因為寶寶也在探索“如何跟家長相處”。總的來說,十個月的寶寶出現這種情況太正常了。

    建議你躲開就好,實在沒躲開,可以阻止寶寶繼續類似行為,但請用溫和的態度,不要去斥責寶寶,相反,把寶寶手拿開以後,可以引導寶寶輕輕摸你的臉,同時跟寶寶說話,比如“寶寶是想跟媽媽玩嗎?可是揪頭髮媽媽會痛,我們這樣輕輕的好嗎?”

    不要擔心孩子聽不懂話,其實沒有哪句話是孩子第一次聽就突然全懂的,都是根據當時的情境、尤其是媽媽的情緒來慢慢感知和理解語義的。每次這樣做,寶寶會理解,你究竟喜歡他怎樣對待你。

    不要反覆去跟寶寶強調你不喜歡他做什麼,直接給他示範應該怎樣做。同時,對寶寶的“不當”行為,不要反應過激,其實所有對於嬰幼兒的引導,都適用這個原則。

    最後,請永遠相信,孩子對父母,不會抱有天然的惡意,即使行為不當,最初也不是為了攻擊父母,而是發自本能的表達自己的需求。

  • 3 # 恩寶貝麻麻

    寶寶打人,可能覺得有人侵犯,也有可能是覺得這樣是一種相處方式。因為寶寶並不知道這樣做會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傷害,也不知道別人會不會疼。更不知道疼是什麼概念。

    但是一旦寶寶有這種概念,但是不及時糾正養成習慣,那上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會有不好相處的想象。寶媽寶爸還是要正確引導的。

    如何引導寶寶不打人呢?

    主要靠寶媽和寶爸的演戲。

    在寶寶面前多禮包對待,不要打人,不要爆粗口。尤其是在雙方交流時,多用語言強調,爸爸媽媽在做什麼,然後可以在寶寶面前多擁抱,握手等友好動作。寶寶的一言一行其實是大人的翻版。平常我們自己的行為不注意,但是無意中寶寶看到了,產生了影響就會出現打架、扯頭髮等。所以爸媽平常在寶寶面前還是要多注意的,多演戲。

    還可以設計角色來演戲,比如爸爸媽媽在玩玩具,然後爸爸搶了媽媽玩具,媽媽生氣打了爸爸。爸爸疼的直叫,並且很傷心的哭了。然後媽媽看見了很心疼,知道自己做錯了,主動認錯,說“對不起”,揉揉爸爸受傷處,並且告訴爸爸,不可以搶玩具,我們可以一起玩。

    這種場景化,寶寶也會吸收裡面的精華,加上平常的一些語言疏導。寶寶會印象更深刻。慢慢寶寶就會意識到自己打人是不對的。

    所以我覺得對於寶寶打人和扯頭髮,不要僅從對錯是非上來判斷寶寶的言行,也要深入分析和引導寶寶意識和改正,樹立正確的觀念,以及如何應對的方式方法。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只是辛苦了寶爸寶媽了。

  • 4 # 大帽子哥戶外

    我家孩子現在七個半月,他會拍他的玩具,有時候也會拍我的臉,躺著的時候會來抓我頭髮。他拍我的臉的時候,我就會扶著他的手告訴他,你是想摸摸媽媽是嗎?撫摸媽媽要輕輕的,就想我撫摸你一樣,然後我把手撫摸他臉上,弄完,我再讓輕輕扶著他的手輕輕的摸我,摸到嘴巴,就告訴他這是嘴巴,摸到鼻子就告訴他這是鼻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他現在不會很重的拍我了。只是睡覺的時候會摸著我的臉睡著。揪我頭髮,我覺得他完全是出於好奇,因為躺著的時候,頭髮會垂下在枕頭上。他抓我頭髮,我會示範著也抓他的,一點點加重,觀察他的表情,看他有點愣住了感覺有點疼了,我就跟他說,你看,這麼用力抓頭髮會痛對不對,然後就感覺他似懂非懂的慢慢鬆開手了。

    孩子一些不好習慣還是要積極引導的,畢竟他現在都是在學習階段。寶媽要有耐心哦。

  • 5 # 只為那夕陽餘暉

    孩子的成長都是有過程的,一歲的寶寶打人抓頭髮都是週期性變化。

    寶寶從來到這個世上,就每天都接觸大人的微笑和語言表達,他們每天都在傾聽大人的喜怒哀樂。

    寶寶接觸能力強,記憶力沒有多少,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就會忘記許多事情。

    打人抓頭髮也不能就是說給孩子慣壞了,其實孩子也是玩,只不過表達方式有所不同。

    一歲的孩子打人,可以喊疼,或者可以拍打小手,告訴他就是這麼疼得。

    不要太介意孩子的週期變化,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無憂無慮的長大,上幼兒園看到別的孩子怎樣就好了,老師也會教育孩子的自控能力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大洲本田戰鷹帶人跑長途,後排舒服嗎?求體驗過的朋友給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