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大狂俠

    寫歷史小說的初衷是讓人茶餘飯後有故事聽、故事看、有談資,當然,必定在寫的歷史小說中會貫穿作者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愛憎。

    《三國演義》人家羅貫中寫的是歷史小說,而大眾非要當成正史來看,他有什麼辦法?反過來,也證明他寫的確實不錯,人們都把假的當真的來看了。這就是小說藝術加工的魅力所在!

  • 2 # 柿正紅

    《三國演義》不同於《三國志》,完全顛倒是非。

    劉備被三國演義頌揚,然而劉備所為,完全是偽君子,說的冠冕堂皇,做的卑鄙惡劣,當面裝好人背後下黑手。

    劉備宣稱匡扶漢室,受漢室宗親劉璋邀請入川,反而攻滅劉璋,益州爭戰三年,破成都時劉備令洗劫全城。西蜀人口漢末560餘萬,降魏時90萬,幾十年間,減少400餘萬!人間煉獄,劉備開端,更由於諸葛亮連年北伐5次,姜維11次,窮兵黷武,生靈塗炭。

    漢朝是正統,皇帝是漢獻帝,獻帝禪位曹丕,劉備造謠獻帝被殺,不助復位反自稱帝,實為竊國叛逆。

    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明漢相實主公。其恢復生產,勵行節儉,平定烏桓,穩固邊防,唯才是用,文韜武略。當世,只有曹操能安定天下,安定百姓。所以曹操取代獻帝順應歷史潮流。

    劉備孫權抗拒統一,長期混戰,生靈塗炭。與後八王之亂,形成近百年的動盪亂世,最終耗盡國力,造成了五胡亂華,屠殺中原,華夏險滅種的歷史慘劇。

    劉備孫權權欲濤天,罔顧國家百姓,逆歷史潮流而反動。《三國演義》反對其勉懷歌頌,誤國誤民。

  • 3 # 記錄怪咖

    在老爹看來,這個觀點“說《三國演義》導致了後人對三國曆史的錯誤認識。”根本站不住腳。

    《三國演義》是一部文學性質的小說,不是正史。《三國志》才是對三國曆史,比較準確的記錄。

    至於有人把《三國演義》當成正史,就說是《三國演義》導致了自己對三國曆史的錯誤認識,仔細想想,總覺得哪裡不對。

    如果按照這種邏輯,有的人釋出不良資訊,謀取利益,也可以說是文字的過錯了,就不該有文字。

    這種想法,當然是錯的。

    正如文字的發明一樣,有的人透過文字,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有的人釋出不良資訊,謀取利益。

    錯的不是文字的發明,而是文字的使用者。

    所以,錯的不是《三國演義》,而是把《三國演義》當作真正的三國曆史,去解讀的人。

  • 4 # 江湖視野

    《三國演義》確實不是正史但不算過分篡改

    《三國演義》最初立足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後來經清朝人毛宗崗父子,兩代人修改成書為如今的《三國演義》,反映了清朝時期的社會歷史特殊印記

    “尊劉抑曹”源於“反清復明”

    滿清是外來政權,初期民族壓迫痕跡鮮明,“反清復明”運動前前後後差不多兩百年,“尊劉抑曹”順應了大家對漢文化道統的堅持對“明君賢相”美好生活願望的嚮往,透過一系列猛將的刻畫,也變相抒發了亡國苦痛。

    “尊劉抑曹”處理巧妙

    強烈的傾向性,並沒有改變歷史走向,這與當前某些地方人造歷史,篡改歷史,盲目學習南韓的做法,完完全全不同。雖然心有不甘,但真正懂歷史的學者,依然不可能發覺嚴重的歷史錯誤。

    《三國演義》歷史觀的影響

    小說高舉大漢民族主義大旗,對地獄異族入侵有一定共鳴,深深紮根民間,普通老百姓在掃盲之前,大多特別喜歡三國戲曲與故事,對戰爭和謀略的刻畫,無出其右者。

    《三國演義》作為名著,對歷史的宣揚體現自有獨特價值。

  • 5 # 大江東去11

    三國演義以其生動的描寫,征服了讀者,確實有很多虛的內容被當成歷史,不過實的多,主旨沒變,虛的也是有意突出‘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喜歡你夢裡的那個女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