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彭城馬敏

    "安史之亂"起杜甫離開家鄉之後,一直到死都沒能再回到他魂牽夢繞的故鄉。"即從巴峽穹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只是杜甫的想象,是他歸心似箭的寫照。

  • 2 # 南閩閒人

    圖片是蔣兆和先生的《杜甫像》

    安史之亂之後,杜甫先生確實沒能回到家鄉,而是病死在的回鄉的船上,非常遺憾!

    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初,長安淪陷,玄宗入蜀,後來肅宗即位,杜甫前往投奔的時候,卻被叛軍俘虜,押解到長安!之後脫離叛軍,前往鳳翔,還被肅宗授予左拾遺的官職,但後來因為房琯罷相,杜甫上書,觸怒肅宗,被放還了,之後杜甫便回到家鄉探望老小,做了《羌村》三首。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牆頭,感嘆亦歔欷。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夕陽沒落。終於到家了。

    遠處柴門之上鳥雀都在狂叫著,因為知道我回來了。妻子聽見鳥叫,走出門來,遠遠的看見我。

    驚訝的說不出話。掩住了嘴巴,淚卻從眼睛裡不斷的流出。孩子們也紛紛走出門來,看見了我,愣了好一會兒,才向我奔來!

    我趕忙奔向他們而去,高高的舉起孩子,高興的轉了一圈又一圈。可能是因為走太累了,轉了幾圈,我便和孩子們癱倒在地上,我們都不斷的笑著。

    圍牆上鄰居們都爬滿了牆頭,都在感嘆著。鄰居大娘流著淚說,“真的是萬幸啊,回來了,回來了好啊,回來了好啊!回來了好啊!…”大娘不斷的唸叨著。

    在這樣的亂世,能活著就非常不容易呀!夜闌更深之後,我們在昏黃的燭火下,一家人相對而看,彷彿夢寐一般!

  • 3 # 桃花不識東西晉

    杜甫這首七律詩

    獲得後人特別的認可

    特別之處

    就是用詩形式文字表達快樂情懷

    詩最擅長表現悲痛最不擅長表現歡快

    杜甫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是表達歡快最好範本

    與李白的一首七絕詩並稱

  • 4 # 容百川700

    今天回答這個問題,‘’劍外忽傳收薊北"和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杜甫,最終回到故土了嗎?

    杜甫唐代詩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公元712年出生河南鞏縣)。

    既然題主是從詩意中(青春作好還鄉)問及到杜甫最終回到家鄉了嗎。那我們還得回到詩意中去找答案。

    語出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的這首詩,寫於廣德元年即公元763年。近八年的安史之亂接近結束,許多失地相繼收復。年已五十二歲的杜甫,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寄居在四川梓州的他,聽到此訊息後高興之極,寫下了平生最好的一首抒情詩!

    這首詩的整體內容是杜甫在聽到安史之亂被平息的訊息後,欣喜若狂的心情。

    咱們先順著詩序逐步看(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作者聽到薊北已被收復,那就證明安史之亂的老巢已被瓦解,安史之亂也就真的結束了,自己顛沛流離的生活也即將結束,終於可以回到久別的家鄉去生活了,喜悅的淚水都浸溼了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是作者和一家人聽到安史之亂被平定的捷報後喜悅的心情。動盪使他們流離失所,即將到來的安寧使他們高興地不能自己,胡亂地收拾一下書卷準備回鄉。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是杜甫對自己喜悅的心情進一步的描述和加深。流露出作者內心苦悶的釋放,放喉高歌伴隨著明媚的春色慾回久別故鄉的心情。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結合前幾句的意景,這句詩應該是作者意願中的暢想。是作者歸心似箭內心向往的表達,意想中所規劃出從寄居地到家鄉,需穿兩峽,過襄陽到洛陽家鄉的路線。也是作者思鄉心切,雖身處異地但心早已飛回家鄉的寫照。

    雖整個詩都是作者対平息安史之亂,收復失地後自己心情愉悅的描寫,也是作者飽受顛簸流離之苦,渴望回到闊別已久,屬於自己情感歸宿家鄉的傾訴!

    但若問杜甫最終回到家鄉了嗎,從詩意中作者已做好回鄉的準備。

    不論杜甫最終回沒回家鄉,他的意念隨著思鄉的情感已回到了家鄉!

    這是我個人的認為和解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錢可以衡量一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