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江湖夜雨92

    少林寺達摩洞在少林寺僧院西北兩公里的五乳峰中峰山頂下十餘米處。去年夏季曾到少林寺,透過甘露臺,看到一處路標,700米,可達初祖庵,1500米,可達達摩洞。看路程並不遠,認為很容易到達的,誰知和平時散步相差太遠,途中有很多段,陡峭,狹窄的臺階,攀登上去,特別費勁,已經精疲力竭了,才走到初祖庵。

    初祖庵是原生態的古代建築,不知道是宋代,還是元代所建。庵堂面闊三間,約十米左右,內有達摩塑像,四壁有彩繪,石刻,磚刻處處可見,呈現一派古樸,肅穆的氣氛。院內外有幾棵大樹蓊蓊鬱鬱,遮天蔽日。其中一棵古柏傳說為六祖朝拜祖庭時,放入缽中帶來的。初祖庵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其文化價值不可估量,甚至遠遠超過下面的僧院。可惜,因時間關係,沒有細看,又匆匆離開。

    又向上攀登800餘米,終於到達達摩洞前。達摩洞是一處天然洞穴,寬三米左右,深四五米,裡面有達摩塑像。洞前有明代牌坊一座,上刻,默玄處,三字。站在洞前,俯視山腳,可見僧院掩映於蒼松翠柏間。向南眺望,對面少室山孤峰聳起,雲霧繚繞,宛若仙境。不覺心胸為之豁然,汗溼衣背的難受,筋骨的勞累,也全然忘掉。

    拋開文化因素,達摩洞只是一個普通洞穴,很多人看後,很後悔,爬這麼高,看到的只是一個火燒洞,真是看景不如聽景。而信仰,文化的魅力,又讓達摩洞蒙上了一次神秘的色彩。達摩洞包含了什麼文化內涵呢?

    包含了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面壁精神。禪宗初祖達摩在達摩洞面壁九年,終於使禪宗在此落地生根,得以弘揚,後經幾代弟子的努力,禪宗在全國遍地開花。從山下到上面,走一趟,都如此艱難,上面沒有水,也無法生存,達摩九年來,需要上下多少次,經歷多少磨難。包含了排除各種阻撓,困難,一意傳法的毅力。達摩來到中國,先拜見的是梁武帝,梁武帝問他,我蓋了那麼多寺院,僧房,我的功德怎麼樣呢?達摩說,這些都不算功德,武帝很鬱悶,就打法他走了。梁武帝很相信佛家,可達摩偏偏先碰了一鼻子灰。達摩認為,你有權利,有錢財,多捐獻,就能得到福報,那天下人,都一心想著錢財,不就亂套了。其他,還有語言的障礙,教派之間的衝突等。都沒能阻止達摩前進的腳步。包含了禪宗的禪定思想。持戒,禪定,智慧,三種學問,是修持者最基礎的修煉途徑。達摩在山洞面壁,是修煉禪定的功夫,摒棄一切慾望,妄想,雜念,達到一種寧靜,住於正念的境界。他找到一種方法,把石壁作為自己專注的物件,每天心如石壁,破除執念,中直不移。漸漸,他感到悠悠然,與造物者融為一體,合而為一。傳說,天成日久,他的影子竟印在了石頭上。那塊影石也就成了禪宗的珍寶,被鑿下來放在了下面的大殿中 ,後毀於戰亂。

    一個普通的喝水杯子,名人用過,那就叫文物,達摩洞,也因達摩的面壁,修行,而成了佛門勝蹟,可見,文化的影響是多麼厲害。

  • 2 # 老羊說文學

    少林達摩洞的文化內涵就在於達摩本人,更在於他所創立的禪宗法脈,也是所有中原佛者信仰者的精神發源地。

    身為佛教第二十八祖的菩提達摩來到中原,與當時篤信小乘佛教的梁武帝談禪論道,但各自主張卻大不相同,最終二人一拍兩散。

    為了得到大眾的認可,北魏孝昌三年,達摩抵達嵩山少林寺,他在寺旁邊的嵩山西麓五乳峰上找到一天然石洞,開始面壁,日日盤腿而坐,結彌陀印,五心朝天入定。在《景德傳燈錄》中有“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的記載。

    就是在這九年間,達摩的佛法逾加精湛,終於悟出了適合中原的佛法: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從此,禪宗法脈開始在中原發揚,單傳慧可大師、僧璨大師、道信大師、弘忍大師、慧能大師六代,之後“一花五葉”演變成了溈仰、臨濟、曹洞、法眼、雲門五大宗派。也最終使得佛教能夠真正本土化,成為了“儒、釋、道”三大教之一,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

  • 3 # 知見無見

    少林寺達摩洞是中國禪宗文化的發源地。

    達摩祖師為了將以心印心的禪宗法門弘揚在中華大地,曾經在這裡面壁九年。

    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就是在這裡正式拜達摩祖師為師,成為達摩祖師的入室弟子。

    “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要說達摩洞有什麼文化內涵的話,我認為他老人家留下這個四句偈語就是最好的文化內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媽老是以她自己的婚姻觀價值觀,來干預我的婚姻和世界,這樣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