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明月話歷史

    田興,本是山東青州府人,生於元英宗至治元年辛酉(公元1321年)。此人高大威猛,喜歡舞槍弄棒,兩臂有千鈞之力,而且義薄雲天,路見不平,便會拔刀相助,頗有俠士之風範。田興成長大成年後,走南闖北,靠著販賣貨物為生。

    有一次,田興販運貨物路經穎州的老子集(穎州即今安徽阜陽縣),結果途中下起了大雪,寸步難行,於是舉目張望,想要尋個去處暫避風雪,卻意外發現有一個人暈倒在荒草中,生命垂危。

    田興二話沒說,冒著風雪,將此人背到樂旅店,併為他請來樂郎中,看病抓藥。原來此人就是朱元璋,幾天沒吃飯,餓暈在路邊。在田興的精心調理下,朱元璋很快恢復了健康。田興見朱元璋年紀不大,人窮志卻不短,而且言談之中,發現他頗有謀略,對其十分欣賞,於是對天發誓,結為了異姓兄弟。那年田興25歲,元璋才18歲。

    “太祖西至合肥,歷光、固、汝、穎諸州。道病,輒見兩紫衣人與俱,病差,遂不見。”

    《明史紀事》

    後來,朱元璋參加了紅巾軍,投在了郭子興部下,倍受重用。他率領群雄,高舉義旗,南征北戰,圖謀大業。田興時常來到軍中,為朱元璋出謀劃策。

    到了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下南京之時,田興跟常遇春說道:“如今大業己定,天下有主,我便從此遊覽四方,安享太平,不復再來!”就這樣,田興不告而別,再不復見朱元璋。

    朱元璋得知田興不告而別,立即派人四處尋找,可是一直渺無音訊。直到洪武三年,這才有了訊息。

    當時,六合與來安縣接壤的西北山區,地廣人稀,荒草叢生,常有大蟲出沒,害人性命,搞得百姓終日惶惶不安。當地年輕體壯的勇士,三五成群地上山打虎,結果反被老虎所傷。恰巧田興販運貨物經過六合,聽說此事後,非常憤概,說道:“我所經行之地,乃有虎擋道乎!”說完,便頭也不回地鑽進了山谷。他在十天之內捕殺了七隻老虎。

    田興力劈七虎的訊息傳將開來,當地百姓和官府紛紛為其喝彩,問他姓名。可是,田興卻總是笑而不答。當地官府為了表彰他的功勞,想要賞賜於他,結果他又推辭不受。於是地方官員將此事上報了朝廷。

    太祖皇帝聽聞後,大笑道:“必人必是吾之故人田興是也。“於是寫下詔書,立即派人前去查訪,將那田興打虎的無名山窪命名為“打虎窪”,還特地立下石坊,命大學問家宋濂在坊上題字,為他樹碑立傳。

    詔書如下:

    “元璋見棄於兄長,不下十年,地角天涯,無從晤見。近聞兄在江北,為除虎患,不禁大喜,遣使敦請,不我肯顧。未知何開罪至此?人之相知,莫如兄弟。我二人雖非同胞,情逾骨肉,昔之憂患,與今之安樂,所處各當其時。元璋固不為憂樂易交也。世未有兄因弟貴,而閉門逾垣,以為得計者,皇帝自皇帝,元璋自元璋,元璋不過偶然做皇帝,並非一做皇帝,便改頭換面不是朱元璋也。本來我有兄長,並非做皇帝便視兄長如臣民也。國家事業,兄長能助則助之,否則聽兄自便,只敘兄弟之情,不談國家之事。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再不過江,不是腳色。兄其聽之!”

    詔書一開頭:“元璋見棄於兄長,不下十年。地角天涯,未知雲遊之處,何嘗暫時忘也”。“寥寥數語表達了朱元璋對田興別後的思念之情和此次詔請之誠意。

    朱元璋生怕田興誤會自己,認為自己做了皇帝,會擺架子,忘卻了往日了恩情,不講當年結義之情。為了徹底打消田興的顧慮,朱元璋又在詔書中說道:“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元璋不過偶然做皇帝,並非一做皇帝,便改頭換面,不是朱元璋也。本來我有兄長,並非做皇帝便視兄長為臣民也。願念弟兄之情,莫問君臣禮。”

    朱元璋素知田興之為人,知道他淡泊名利,不願入朝為官,謀求功祿,所以在詔書中又說:“至於明朝事業,兄長能助則助之,否則聽其自便。只敘弟兄之情,不談國家之事。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這封詔書雖然字數不多,但字裡行間卻能體會到朱元璋的情深義長,辭意懇切。朱元璋千言萬語說盡,還怕田興不來,於是在詔書最後又加了兩句:“再不過江,不是腳色”。意思是說你再不過江的話,那就不是英雄好漢了。

    有道是遣將不如激將。朱元璋終於把田興給“將”住了。倘若田興再不過江,不是朱元璋無情,而是自己無義了。田興沒有辦法,只得前去拜見元璋。

    朱元璋得知後,大喜,親自出城相迎,待之以禮,還特地設宴款待。田興多次想要辭行卻沒被批准,住了數月之後,病死於南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別人在最需要你的時候要不要拉別人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