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陽陽86766011
-
2 # 英年早肥的影音世界
年輕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看電影,時間長了,就會有自己的想法。當某些電影的情節不是按照自己想象的路線發展或者某些拍攝手法跟自己的想法不太一樣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的萌生自己拍一部電影的想法。當然,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所有的想法都是在模仿一些大師級導演的作品,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抄襲。
現在年紀大了,不再有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徐克那種天馬行空的創意,不是每個人都有斯皮爾伯格的那種才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幹好自己的工作就好,年輕時的電影夢,就當它是一個幼稚但美好的回憶吧。
-
3 # 文妮影視v天天集
個人覺得應該不多
首先當導演需要才華不說,拍出來不好看也是一個問題.
你要說多少人想篡改劇情估計就一大堆人了
喜歡當編劇的好導演才是真導演
-
4 # 老張觀影
關於樓主的問題“有多少人想自己拍個電影”,筆者認為,有太多人都想自己拍電影,可受限於自身的情況,都只能是想想而已。
今天,筆者給大家推薦兩位中美硬漢自導自演的電影。
姜文——中國想必姜文在華語電影圈的榮譽和地位,大家都有所耳聞。
姜文是個非常自信而有不自大的導演、演員,儘管極具創作能力,但他總會擺低自己的身份,找一些合適的演員來主演其作品。當然,自己也會在劇中挑一些適合他的角色,既過了一把戲癮,又創作了一部佳作。
經典作品有——《鬼子來了》、《Sunny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太陽照常升起》、《邪不壓正》等姜文執導電影的能力,在華語電影圈來說,可以說貼上了“質量保證”的標籤。其風格要麼反映歷史和某一時代的社會現狀,要麼荒誕爆笑。但不管是哪一型別的題材,姜文都能保障其具有觀賞性,不會淪為只是一味的說教。就拿《Sunny燦爛的日子》和《太陽照常升起》這兩部電影來說,儘管是反映中國上世紀的社會現狀,但加上許多喜劇元素,不僅讓影片看起來喜劇感十足,還反映了那一時期的社會情況,可謂是一舉兩得。
梅爾·吉布森相信大家對梅爾·吉布森,這個美國硬漢的認識,興許還停留在1995年,他自導自演的《勇敢的心》這部史詩影片上。
對於美國好萊塢導演來說,史詩片一直都是含金量極高的判定標準。而演慣了硬漢角色的梅爾·吉布森後來開始自編自導自演,朝著的就是史詩影片的方向前進。
梅爾·吉布森經典作品——《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耶穌受難記》、《愛國者》、《我們曾是戰士》梅爾·吉布森主演的佳作和導演的電影,大多都是一些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
譬如《勇敢的心》,梅爾·吉布森憑藉塑造蘇格蘭民族英雄華萊士從小孩成長為英雄,向英國當局抗爭,誓死捍衛蘇格蘭人民的自由和平等的角色。斬獲了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效剪輯、最佳化妝五項大獎。
而《血戰鋼鋸嶺》中,梅爾·吉布森將二戰中美國醫療並戴斯蒙德·道斯憑藉心中的信仰和信念,一己之力拯救無數瀕死戰士的故事,重新整理了影史二戰戰爭題材電影的新高度。
-
5 # 冒冒看劇
從哪方面入手呢?首先說下電影這個東西。
1.一系列攝成的影像,迅速連續地放映就產生連貫、活動的感覺2.表達一個完整主題的、具有連貫、活動感覺的影像電影記錄一段時光,把我們想象不到的東西實化出來,也是人們的一種嚮往,更是人們的一種回憶。是一種藝術。
但是現在的電影已經商業化了,很多人都想拍自己的電影然後票房大賣。利潤很可觀。可以讓人一夜成名,名聲大噪。但是我認為一部電影必須有它的核心意義,給人帶來一些感想,一些人生悔悟,傳播更多的正能量。這也是我們電影現在所缺乏的東西。其實前面有一部名字叫我不是藥神。這一類的紀實電影就很好。
所以電影不是那麼好拍的,現在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真正的好電影一定會發光的。
回覆列表
說實話啊,我覺得普通人不會平白無故的,想去拍電影,但是會有一些人,因為看了一些電視劇,或者電影,把自己代入進去,就會萌生一些想法,如果我是男主人公,或者女主人公,或者導演該多好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