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過重山
-
2 # 木槿情感說
很多心理學書籍都曾闡述過,我們長大成人後的很多行為,包括擇偶,都受童年和父母相處模式的影響。要麼重複童年的美好,要麼彌補童年的不幸。
可見,我們的原生家庭的環境對我們以後的生活影響至深。
題主被生父母丟棄,童年沒有感受到父母的愛和呵護。心理的怨恨和不解可想而知,但不論我們怎樣的想不通,事情都已經發生。況且題主已身為母親,只有從內心過去這道坎,釋懷父母當年的丟棄,才能更好的面對新生家庭的生活,更積極正向的教育子女,做好他們的榜樣。
一、與創傷對抗,重獲愛的能量當我們內心糾結過去父母的丟棄,悲觀消極的情緒襲來的時候,在自己的內心,要用堅定溫柔的聲音來對抗這種情緒。這種聲音可以是任何詞語,只要它能給我們正向的能量。
當這種堅定溫柔的聲音起作用時,我們就會發現,它能夠讓我們放鬆,舒緩我們的情緒,幫助我們理性的面對當下的情景。促使我們去做正確的抉擇。
可能剛剛開始操作,這種溫柔且堅定的聲音不那麼好找和具體,當你經過幾次嘗試,最終確定了這種對自己有效的聲音。那麼,你就找到了愛的能量。
它讓我們在感受到自己的不足、缺陷、失敗和痛苦後,還能夠對自己充滿愛護、關心、同情和理解的能力。
這種愛的能量,能夠對抗父母童年時丟棄我們,給我們造成的心理創傷。它能夠讓我們意識到,不是所有父母都是完美的,我們也不是完美的。所以,生活中的痛苦和失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在愛的能量的感染下,我們不會因為曾經的創傷而逃避生活,也不會因童年缺乏愛而過分誇大自己的不幸。我們會更清晰地看到眼前的情景,更加勇敢的面對自己。
因此,從某種程度來說,內心的愛的能量其實就是我們理想中的“父母”,它能夠替代施與原生家庭之傷的真實父母來重新撫育、促進和支援我們現在的健康成長。
二、癒合之路透過前面的方法,我們用愛的能量化解了父母丟棄我們的創傷。但是,傷口要完全癒合,卻是一條漫長而反覆之路。
這條癒合之路,我們必將經歷困難和艱辛。我們要允許自己偶爾突來的悲傷感,但同時要鼓起勇氣去挑戰創傷的認知。透過不斷的練習來重新塑造自己的認知。
有時可能會覺得過去的某些人生體驗並不管用,親戚朋友的建議也並不適合你的人生狀態。所以,最終你還是要靠自己對自我和人生的感悟,才能衝出迷霧,做出正確的選擇。
總而言之:
父母從小的丟棄,是一種永恆的情感喪失。雖然創傷發生在我們小的時候,但是這些事件帶來的創傷,卻在我們當下的生活中被點燃和喚醒。
內心也隨之產生批判之聲和一系列消極情緒,進而會導致很多衝動的應激行為。唯一能對抗這種創傷認知的就是愛的能量。
在愛的能量幫助下,我們重新認知自我,理解父母,走出創傷,踏上癒合之路。走出“受害者”模式,重新書寫自己的人生。
-
3 # 益子
對於任何事務,要改變它就要先接受它。譴責不會釋放,只會對抗。這對你來說可能很困難,但是一定要慢慢的放下。心裡認為重要的東西,往往都是能夠束縛我們的枷鎖,可以稱其為~掛礙。我們總是會被自己的心鑄成的鐵鏈所囚禁,可是開啟枷鎖的人是自己。
生命中的所謂不圓滿是緣於自己的煩惱,不清淨的是自己的業障。
我們有無法釋懷的事,說明智慧不夠;
我們有無法原諒的人,說明慈悲不夠。
其實,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都是正常的,沒有不正常的。只是眾生的因緣不同,所以才有不同的顯相。
生活中多安靜,靜下來,靜靜觀,深深思索,淡淡釋懷。
人生靜好,誰的時光,掌握在誰手裡,心若不動,世界無恙;靜,流淌出智慧,智慧豐盈著生活;靜,讓人看清世界,看清自己,看清未來的路。
回覆列表
人活著本就有很多不確定性,百姓不能沒缺憾。人無完人,她們不完美也是因為生存難,對你只有將錯就錯了。你也沒必要常聯絡,把心放在養母養父身上,才是你的良知顯示。生,不能自己決定,人生,是自己該走的路。揹著包負不累嗎?還是釋懷為好,執著在無望的虛事上,那是浪費生命。。比方說,唐山汶川大地震,多少破碎的家庭,人生不是還得繼續嗎?有山靠山,無山獨立。別在親情得失上轉圈了,好好培養下一代,讓其從小受些苦,長起來好孝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