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念甘露
-
2 # 樹德漢碩
曾粗讀過《史記》,知道“不食馬肝”的典故出自《史記/儒林列傳/轅回生傳》:“景帝曰:食肉不食馬肝,不為不知味;言學者無言湯武受命,不為愚。”如何看待這典故,各人理解不同,看法也不同。聽話不但要品話中之意,更要會悟話外之音,有些話不可明說,就更要悟話外意了,不可只會望文生義。
有個成語叫狼心狗肺,是比喻心腸像狼和狗那樣的貪婪、狠毒、兇惡。有人就說狼心狗肺有毒,吃不得。狼少見了,狗常見人宰殺,受這影響,狗肺都不要了,狗肉我愛吃,平常也不敢吃狗肺。做傳馬肝有毒,所以,不食馬肝。我連馬肉都沒機會吃過,別說馬肝了,據吃過馬肉人說,馬肉很臊,不好吃的,馬肝就更難吃了。以前豬肝雞肝我是吃的,這幾年逢不敢吃了,因為許多動物都喂飼料,飼料裡都加了什麼激素,什麼藥,什麼化學的東西,都殘留在肝裡,那個肝都變色變形了,確有毒素,為健康起見,不食為妙,這也沒多少影響食其肉,也知其味。
人各有志,也各有其性,不同愛好,吃什麼,不吃什麼,做什麼不做什麼,都不要強求,也不要強人所難,以己之好迫人與同。自己不好,也不準人所好。做任何事,看待任何事,都各有不同,不要強調千人同一,允許有個性不同,不要總強求於人。處事做事,也不必事事躬親,什麼都嚐遍,有些可以知一識百,舉一就可反三,觸類旁通了。不吃馬肝食馬肉是一樣可品出滋味的,不必食全。食是如些,思想,行動,為學無不是如此。
為人處世,不必貪多求重求大,要能分清主次重輕緩急先後,學會取捨選擇才是最重要的。人人之間,各有所好,不必強求同一,要允許有不同,不必人人一樣。看人看事,不要只看表象現象,更應看到實質。
-
3 # 亦心Excel
出處《漢書·轅固傳》:“上曰:‘食肉毋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不為愚。’”
譯文:
因為馬肝有毒,所以,如果吃肉不吃馬肝,不算不知道肉的味道;因為“湯武受命”是一個敏感的 政治問題,所以,做學問的,如果不提“湯武受命”,也不算是傻瓜。大概意思:相傳馬肝有毒,吃了使人中毒而死。引申為不應研討的事不去研討。
看法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應該強求別人與自己一致。有不少人會強人所難,因為自己喜歡做的事就強行要求別人也去做;因為自己認為對某事某物理解的正確就強行要求別人也這樣理解。我們要允許有不同的觀點,有差異化,這樣才能更好的與別人相處融洽,而且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別人能想到你想不到的,正因為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才可能更快更好的解決問題,何樂而不為呢?
同樣的,我們不強求別人和我們自己一致,但我們也沒必要強求自己與別人一致。不要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觀點看法,盲目迎合附和他人的言論。難道別人說不吃馬肝就不懂得欣賞味道,自己就一定要吃馬肝嗎?我們應該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能為了尋求認同感就放棄自己的信念,不能被別人態度左右,失去自我判斷。
我們要堅定信念,堅持實事求是,要做到不同流合汙迎合附和他人,也要做到不被他人所左右沒有自我判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我們要善於獨立思考,我們要勇於實踐前行。
回覆列表
典故《史記.儒林列傳.轅固生傳》:“於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馬肝,不為不知味;言學者無言湯武受命,不為愚。’遂罷。”儒學博士、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與黃生在漢景帝面前爭論。黃生認為,湯、武滅桀、紂,是以臣弒君的叛逆行為;轅固生則說,桀、紂無道,失去民心,湯、武弔民伐罪,是受命於天的義德之舉。漢景帝作了個不分是非的折衷“裁決”:說談論學道不談湯、武受命的事,不能算是愚昧;也好比吃肉不吃馬肝不能算不懂得欣賞味道是一樣,各有所好,各人說各人的事罷了。後因以不食馬肝用為不加可否,各說各事之典。正解
做任何事情、看待任何事情以及吃任何東西都存在個人所好,各人說各人的說法。人們在生活中最容易犯的錯就是:把自己做的要強加給別人;把自己理解的也要強加給別人;甚至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也要強加別人來吃。把自己的頭腦放在別人的脖子上,自己很辛苦,別人也很辛苦。這些事情就好比不能吃肉的人,不要因為自己喜歡吃馬肝,就說別人不吃馬肝就不懂欣賞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