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妍姐健康微課堂
-
2 # 西安十三先生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提出一個問題
沒有可提升空間是自己不想努力爭取,還是年齡對於這個職位已經到頭了?
我們要明確兩點,目前的這份工作幹著是否順心?收入是否夠高?
這個“熬”字,一方面是不順心,另一方面可能是這份工作比較枯燥無趣。
不順心的工作我們首先看有沒有辦法改變,如果無法改變,其實可以考慮換工作,畢竟讓任何一個人長期待在一個與自己格格不入的環境下,對個人成長和發展還是有很大影響的;對於枯燥無味而言,其實在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工作幹久了都會枯燥無味,職場最忌諱朝三暮四,總覺得別人的工作好,當你長時間身處別人的位置,才發現原來也這麼枯燥無趣。隨著年齡的增長,耐性卻也成為職場必備的一種技能,因此枯燥無味的工作,不一定就要捨棄。
下面我們來說說收入
這份工作的收入對你生活品質的影響究竟有多大,這是最值得衡量的點。
你從事這份工作的收入,對比同行業屬於高、中、低,自己心裡一定有一杆秤
若低,還沒有提升空間,那熬著也是一種苦
若中,還沒有提升空間,可以考慮是否可以跳槽到新的環境,同時提高一些收入
若高,還沒有提升空間,那就要自己衡量一下,捨棄這份行業高新自己是否做的到,因為就算是辭職放棄,下一份同行業工作未必薪水你能滿意!
總歸,在沒有提升的前提下,薪水和順心你得在心裡排個序!
每個人對待事物的觀點不一樣:
有人能為薪水放下苦水,有人能為順心放下金錢。
孰重孰輕,要自己掂量
若二者皆可得,勸你可以繼續保持!
我20多歲的時候就到一個行政工作崗位,就著一個完全沒有提升空間,一杯茶、一張報紙、聊聊天,串串門這樣的“工作”,一轉眼就過了30年。
看到這隻溫水中的青蛙了麼?我就是這麼的一隻青蛙。我就是這麼的一隻青蛙,特別的痛苦,卻一輩子沒有跳出這可怕的溫水。年輕的時候,是帶著孩子,混混碌碌的過日子。缺乏與人交流,與社會基本脫節,充滿抱怨,並不快樂,孩子也沒教育好,家庭關係也曾一度緊張。
人生碌碌無為,恰似那體制中的寄生蟲般的生活著。內心極度的不平衡,不滿足。在溫水中茫然的活著,曾經有好長一段時間,就覺得每天上班-下班-吃飯-睡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都重複著這樣的生活,每天的生活都一目瞭然,活著就和死了有什麼?!雖然,後來就和朋友做了個輔導班,生活充滿了一些。但終究是沒有脫離小縣城狹隘的生活、工作圈子,怎麼會有貴人提攜、幫助呢?思維陷入的死衚衕,生活看不到希望。死的心都有,家庭生活、工作怎麼能開心?
我歷經30年的煎熬,形成了頑固的溫水青蛙效應。儘管生活不如意,儘管一直想改變。但是思維模式化,改起來真的很難。你還年輕,年輕人就像一張白紙,可以畫上你最美最好的圖畫。
一份沒有可提升空間的工作,還有必要繼續熬下去嗎?
你提出這個問題,想必是一位年輕的朋友,或是剛走出校園門?問題的關鍵詞:熬,既然定義為是一種煎熬。既然這麼年輕,那為什麼不改變呢?也許你害怕失敗,但是即使失敗或是不如意,那又怕什麼?你有資本啊。年輕就是走向成功,實現理想生活的資本。因為年輕,意味著積累,意味著錯了可以重來!
屌屍逆襲,實現人生蛻變有三個要素:個人努力、環境、貴人的相助。從大的環境來講,政府提倡大眾創業,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職業,規劃人生,恭喜你遇到了個最好的大環境。但是,你得有目標,得有思考力,以及持之以恆的學習力。
你是否有人生規劃,個人環境中是否有貴人相助、高人指點?憑個人努力能否達成人生目標?
也許你會問,現在的我為什麼會有一點點改變。那真的要感謝我的一位網友,他引導我結識思涵創業平臺。在平臺中學習成長,結識到一批正能量願意學習的朋友,看到了活的希望,消化了積累的抱怨、憤恨、嫉妒、不滿足等負責情緒,學會認為放下過去,為自己而活,活在當下。
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人生規劃,真誠的希望你思考自己的今生來世,做好人生規劃,在一個正能量的環境中學習成長,勇敢的去創造屬於你的人生。成長、成材、成功,歷經蛻變,有能力去承擔你作為人來在這個世界的責任和義務。
不要象一隻雞生活在屋簷下。要象鷹一樣搏擊長空,找到你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