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語有云

    肯定是向曹操投降。三國其實已經形成均勢,但是統一的天平始終向曹魏傾斜,孫權不可能弄不清楚,即使投降劉備,遲早會被再次吞併,還不如一次到位。

  • 2 # 中國人文歷史徽鑑

    三國時期,江南的開發才剛剛開始。無論是當地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經濟程度都落後於北方中原地區。即使當時劉備消滅了東吳,頂多也就是一個南北朝對峙的局面提前出現而已。不過是一個南方固守多長時間的問題罷了。

  • 3 # 飛隼集英社

    夷陵之戰若蜀漢大勝,直接的結果就是東吳投魏,聯魏擊蜀,其實結局未必好於戰敗。只不過蜀漢沒有損兵折將,精銳盡失的前提下仗著蜀地天險倒也未必就會被立刻吞併。

    所以伐吳之舉純屬意氣用事,無論成敗都有百害而無一利,故而聰明之人都力勸不可。

    但是反過來看,劉備能如此意氣的賭上一國之力為弟兄報仇,這一點倒不似後世腹黑的那樣奸詐虛偽,桃園三結義值了,關羽泉下有知也可瞑目。

    其實,蜀漢敗到無妨,雖然大敗也不至於傷及本土。

    劉備慘敗後,徐盛、潘璋等覺得機不可失,咱們應該殺向白帝城,活捉劉備,吞併蜀國。陸遜、朱然等表示,拉倒吧,曹丕馬上就要殺過來了,咱顧不上劉備的。

    果然,陸遜閏六月敗劉備,曹丕九月三路伐吳,孫權立刻找劉備求和。可見,夷陵之戰劉備最大的失誤就是敗得太慘、太徹底。孫曹交兵,連趁火打劫的資本都沒了。如果沒有那樣慘敗,好歹也能要挾一下東吳,吐出點荊州的地盤。據說劉備還真這樣威脅過,可惜實在沒了資本,立刻就被懟回來了。

    吳錄曰:劉備聞魏軍大出,書與遜雲:“賊今已在江陵,吾將復東,將軍謂其能然不?”遜答曰:“但恐軍新破,創痍未復,始求通親,且當自補,未暇窮兵耳。若不惟算,欲復以傾覆之餘,遠送以來者,無所逃命。”《三國志.陸遜傳.裴注》

    所以,若是夷陵之戰蜀漢大勝,直接結果就是以一川之力懟天下,我未見其能長遠。

  • 4 # 司徒小雄

    歷史不容假設,但是如果一定要假設,我認為東吳一定會投降曹魏。

    首先,戰爭開始之前,東吳便已經加強了和曹魏的聯絡。曹丕封孫權為大魏吳王,雖然更多的是一種形式,但是君臣名分已定,投降曹魏合理合法。

    其次,如果東吳和西蜀的戰爭失敗,那東吳可是有滅國之恨,這種仇恨無論如何不可能被劉備所謂的仁義的虛名所化解。

    再次,劉備贏得漢中之戰,並不是因為對曹操的實力碾壓,而是戰爭勝負的因素有很多,整體而言,中原大地的曹魏實力還是很強的。

    再次,憑啥關羽就動不得?就因為他是劉備的結義兄弟?你劉備又算老幾?你可以隨意的侮辱孫權的兒子為犬子,不準別人報復?

    後世三國演義抬高了劉備的地位,劉備和其它軍閥沒有什麼兩樣。不過正史中先主的稱號已經給蜀漢政權定位了,僅僅是個割據政權,如果後世認定蜀漢為正統,應該稱劉備為先帝。

  • 5 # 椰子君來了

    首先夷陵之戰是蜀漢攻孫吳之戰,劉備打著為兄弟報仇的旗號對江東進行討伐,從公元221年7元持續到公元222年8月,以東吳大敗蜀漢結局,是三國時期裡劉備對東吳孫權發動的大規模戰役,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一次透過積極防禦,化解敵軍先天優勢而最終取勝的成功戰例,是影響三國時期歷史程序的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很多人誇張了蜀漢的兵力,說有20萬之從,而東吳只有7萬左右,從而顯現夷陵之戰,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可是,事實並不是如此,在後人的考證下 ,當時蜀漢劉備自已親率了4萬人的兵力,然後還聯絡了西南少數部族蠻夷,共一萬人左右的兵力,合計才五萬人左右,而東吳方面,也只有五萬人左右,兩軍實力其實相差不大。 然就最終劉備在陸遜強大的軍事才能面前,幾乎全軍覆滅。倘若失敗的一方是東吳,小編覺得東吳也未必會滅亡,最多也是擺而不衰。原因有二:一、蜀國想要滅亡東吳,必須奪回荊州,因為荊州是一個戰略軍事要地,四通八達、土地平坦。而後,經過休養生息,方可進攻東吳,只能走長江水道,但是東吳的水軍是當時最精良的水軍部隊,無論是劉備還是曹操,其麾下多是步兵,並不擅長水戰,因此,劉備的勝算很小。二、在兩國開戰之前,司馬懿就已經想好了對策,若是劉備打贏了,魏國部隊就趁機攻打荊州;倘若東吳打了勝仗,魏軍就直接進入漢中。所以,劉備就算贏了,面對曹丕大軍,必然不敢繼續攻打東吳的首都建鄴。多以三國鼎立已成為事實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詹姆斯+戴維斯VS卡哇伊+喬治,下賽季的洛杉磯你更看好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