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哲學卜卜為贏
-
2 # 丁大曉的專欄
所謂“富貴不能淫”,是指一個人面對榮華富貴,不能驕奢淫逸,貪圖享樂。而“貧賤不能移”,是指一個人在貧窮且地位低下時,不能因此改變自己的初衷和崇高的志向;”威武不能屈”,則表示面對強權暴力時,要有絕不屈服的意志。總之,做人要正直,有操守,有志向。
-
3 # 節度使95
孟子,詭辯之術。
魚與熊掌篇暗示仁利是兩分的,但這句富貴了行事依然有度是可以的。貧賤不移志,也得看看志是什麼好麼?如果一個人貪贓枉法發配了,依然持巧取豪奪的志,這個“貧賤不能移”是啥好事了?
威武並不等於不仁不義,如果是國法大義之下的不屈、不知家國為本,“威武不能移”的目的也就是損公肥私。所以,這幾句主語的價值觀本位到底定位在哪?
《論語》4.5夫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什麼叫“以道得之”?7.12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力價值換來的物資量增長,是從道。
13.24子貢問:“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子貢問曰:“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鄉人不一定多窮,但鄉人的愛好不一定是利德治的,價值觀引導決定治成與否。對毀國毀家的傾向進行威壓管理,這時候“威武不能屈”的是壞份子吧?對不對?
關鍵是志定於哪,志於道、道即公這個志沒問題,以公心成仁的前提說這三句話沒問題。可孟子說的“仁義禮智信”還是夫子崇尚的大道為公嗎?各位自己去翻翻孟子書,幾篇文章裡對仁義禮智信的定義很混亂,所以,孟子可不是聖人之道的傳承者。別把夫子弄給孟子背鍋。
別說是夫子教出的孟子呀!同一位老師教出來的一個班上的學生,走上社會後受環境價值觀影響使人生觀存在變動,結果後來學生中有罪犯也有大醫,這個結果要老師負責嗎?不是。那麼,夫子為什麼要給孟子背鍋吧,對不對?
這幾句話的價值觀本位是變動的,而且存在誤導。如果有定語“志於道”,全句是“志於道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沒毛病。
-
4 # 葉好古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真正的大丈夫)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志向,強權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孟子講“吾善養浩然之氣”,那麼這個浩然之氣是怎麼養起來得呢?就是透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方式養起來的。
當一個人不管是身處富貴,還是貧窮;不管是在別人的巴結奉承下,還是別人的威壓、脅迫下都“至死不渝”,始終不改變自己的節操與原則,那麼才能夠算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所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氣度。
孔子講“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也就是說一個人的修養層度不夠的話,是不能夠安然若泰的長久處於困頓之中的,也不能夠長久的處於快樂之中。
我們常說“樂極生悲”,就是說一個人的忘乎得以的時候就容易產生不好的事情,這就是不仁者不可以久處樂的原因。至於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的原因就更簡單了,我們這個社會很多的罪犯鋌而走險不就是不願意過苦日子,不就是為了錢嗎?
如果我們廣大的人民能夠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話這個社會就會少很多的問題與矛盾,這個社會就很難有“投機取巧”、“狐假虎威”的小人的生存空間了,一切的反動派也就成了真正的“紙老虎”了。
回覆列表
何為“富貴”?指:外物多有、位權高呈。
何為“貧賤”?指:缺少外物,缺少尊重。
何為“威武”?指:圍繞者多,護身有力。
何為“淫”?指:淹沒(民眾)也。
何為“移”?指:圍堵(民眾)也。
何為“屈”?指:壓迫(民眾)也。
所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是政治哲學思想。非自我為人處世,成功勵志學之類!
故,解釋成現代白話文,是這樣的——
做為執政治世者,雖然你擁有了豐富的外物與地位,但是卻不能淹沒百姓大眾;雖然你在追求自我的清貧與謙下,但是卻不能圍堵百姓大眾;雖然你贏得了分眾的圍擁與護身力量,但是卻不能欺壓普通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