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記事

    創始人將711獨佔鰲頭的原因歸為三條:

    密集型選址戰略

    產品開發和供應鏈體系

    和員工的直接溝通

    可以說每一條都切中要害。首先,密集型選址貫穿了711的整個發展歷程。創業伊始,創始人提出開店的策略是『絕不踏出江東區一步』,在毗鄰現有門店的基礎上呈網狀擴充套件。直到2013年(距離第一家店已過去近40年),日本門店數超過1.5萬家時,711仍然沒有在四國開設門店,主要的顧慮是門店的品質無法保證。

    按照作者的總結,密集開店有三個好處:

    區域密度高,有品牌效應,消費者的信任度提高

    物流效率高,店鋪顧問拜訪更方便

    廣告促銷的覆蓋率高

    在此之上,我認為創始人之所以能如此堅持,也來自於對便利店定位的清晰認識。便利店的本質不在於便宜,而在於『方便』。而方便的基礎是物理空間上離得近,時間上全日無休,而不在於門店總數或者總營業額。相反的,『在XX年之前開設1萬家門店』,或者實現全國覆蓋的目標,會讓公司勉強開店,降低工作品質。後續711申請銀行牌照、鋪設ATM、提供上門配送等一系列服務,也都是圍繞著『方便』這一核心的價值點展開的。

    知易行難。尤其在創投市場上,VC的錢如同藍色小藥丸,即使董事會上坐著經驗豐富的投資人,低質量的擴張仍屢見不鮮。今日的中國,空氣中瀰漫著對數字的崇拜。『幾個億利潤,過百億營收,幾千家門店,三年內上市』,而每個數字背後,都是滿滿的焦慮感。回想711能做到40年後仍不在四國開店,這樣的剋制精神令人歎服。

    產品開發:『物美』而非『價廉』

    作者在書中漫談了紅豆糯米飯糰、『正宗炒飯』,甚至鰹魚海帶湯的做法。僅炒飯專用鐵鍋就和供應商一起研發了快2年的時間。沒想到連鎖店的大佬對食品有如此深的功底。

    關於飯糰的案例談到了具體定價,印象更深一些。在2001年,通縮的宏觀環境下,麥當勞搞工作日半價,一個漢堡只賣65日元,吉野家牛肉蓋澆飯從400日元降低到280日元。

    711沒有跟隨價格戰,反而決定在100日元的特色飯糰基礎上,推出170日元的黃金鮭魚飯糰,用高階食材,日本紙包裝。類似橫空出世的小米MIX,黃金鮭魚飯糰獲得了口碑和業績的雙豐收。

    『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消費者更喜歡價格低廉的產品。』這是一種典型的思維誤區。反覆降價,消費者覺得商家黔驢技窮,『再美味的東西也有讓人膩煩的一天』,確是鐵一般的規律。作者指出,『產品是否有新的價值』而不是價格的高低,才是決

  • 2 # 米多的財經事兒

    711便利店在日本屬於四大便利店之一,最近幾年在中國的許多城市,也有許多新興的便利店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這些都少不了711便利店對便利店行業的貢獻。

    這個便利店在日本出名,但是事實上他是起源於美國,1973年日本公司伊藤洋華堂與美國南方公司簽訂加盟協議,獲取了在日本的獨家經營權,後邊由於發展的需要,便收購了美國的711。但是在最初的時候,由於日本的大型商場非常流行,對小型的商店衝擊非常大,最開始伊藤洋華堂內部是沒人願意接受這樣的生意的,但是最終鈴木敏文說服了眾人,引進711。

    鈴木敏文絕對是商場上的狠人,他敢做,而且把敢做的事情也都努力去實踐完成。他在沒有做商品流通業之前,對這行並不感興趣,但是進入了這個行業,他並沒有因為沒有興趣而退縮,而是認真對待,在作為711的掌舵者的時候,他提出很多大膽的想法,並且面對各種阻礙,他都能應對的得心應手,比如代收公共事業費,推出自有產品等。

    在711,他的經營理念是不是替顧客著想,而是站在顧客的角度看問題。比如在生活中,天氣冷了,媽媽會覺得我們冷,這就說明了現在媽媽的角度為孩子著想和真正現在孩子的角度來想,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在商場上也是,如果現在顧客的角度去想問題,肯定會更容易解決。比如1997年,日本政府把消費稅從百分之3提高到百分之5,消費市場變得冷清,但是鈴木提出開展返還百分之5消費稅的促銷活動,那時候即使產品貼上%10的促銷標籤也無濟於事,但是反稅活動卻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714當年營業額同比增長了%60。

    這就是一個領導者的魅力所在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慶餘年》搞笑之餘傳遞怎樣一種現代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