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磊一夢
-
2 # 曠野中的吶喊
我來湊個熱鬧
《湮滅》這部小說我沒看過,但是電影看了。書裡寫的是怎麼樣我不知道,但是這部電影能叫做“科幻”嗎?分類到“魔幻”“驚悚”“生化”我還可以理解,也可能是我比較土的原因吧。但如果小說裡跟電影中呈現的一樣,那麼這部小說能擊敗《三體》就絕對是黑幕。
先說說槽點
影片中既然已經表達了,美國出現了一塊被檢疫為生態災害的區域,為什麼影片中沒有任何做隔離的鏡頭?還有美國男人是不都在這個生態隔離區內死光了?非要讓五個女人進去,進去就進去吧,任何防護裝置沒有,難道是這部影片中的美國已經窮到連幾套防輻射服都買不起了嗎?而且進入災害區的五位女性都是高精尖人才,什麼物理學的博士啊什麼化學博士啊生物學博士。我就問了,你們專業知識呢?
難道是想色誘生態災害區內的未知生物嗎,還是想色誘觀眾呢?如果是色誘的話拜託您穿的少點好嗎?在我看來拋棄了常識的科幻就是神話。影片中展示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鏡頭還是很唯美的,很突出的表明了“我”是誰?“我”從那兒來?“我”經歷了什麼的主題影片最後一個開放式的結局,是讓大家想象一下這一對外太空的姦夫淫婦以後會有驚人的行為嗎?拜託,如果是真的,美國疾病防疫中心跟51區肯定會把這倆切片研究的。
-
3 # dn石頭
但是抱歉,由於我沒有看過《湮滅》小說,所以無法評價,但是入選提名足以說明作品的認可度,落選說明還不是無可爭議的現象級作品,僅此而已。獎項的目的是幫助讀者發現更多優秀的作品,糾結任何一部作品獲獎或者不獲獎,都是畫地為牢,限定了自己的眼界。
-
4 # 江山洪流
謝謝邀請。《湮滅》和《三體》不是想象力極為豐富的作品,但從整體上來說《湮滅》的畫面感和場景感更強,對場景和細節的想象更加豐滿。雖然我自己很喜歡三體,但相較而言,雖然三體在故事背景和理論邏輯上更勝一籌,但是在故事感,場景感上顯得有點乾癟。這也是為什麼三體還沒有被搬上銀幕。
-
5 # 通靈半藏
雖然我是一個三體謎,但我的星雲獎沒什麼研究。倉促間,透過在網上的瞭解,我試圖給出比較宏觀的解釋。
總的來說,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將決定這個國家的人,獲得國際大獎的機率。即使是阿根廷之類的小國,歷史上也闊過。
星雲獎(Nebula Award)是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Writers of America,SFWA)所設立的獎項,首創於1965年,每年度由該協會評選和頒發。
而且,無論是雨果獎還是星雲獎,都是西方的大獎,其一定是按照西方人的口味來選拔,才具有所謂的權威性。
同樣的例子,可以看看袁隆平有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麼那麼多華人,只有寥寥幾人獲得諾貝爾獎?
從宏觀的層面來說,除非中國以現有的實力,一直持續下去,甚至再經濟上主導世界。否則,星雲獎和諾貝爾獎中,華人都不會是常客。
近日由娜塔莉·波曼主演的科幻電影《湮滅》(Annihilation)釋出全長預告片,影片根據傑夫·範德米爾2014年“星雲獎”獲獎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當年該小說擊敗《三體》奪得大獎。
2014年星雲獎獲獎的是第一部,共同提名的還有劉慈欣的《三體》(在星雲獎輸給《湮滅》之後,《三體》在下一年奪得了世界科幻文學類的另一個大獎“雨果獎”)。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有點八卦,我上次回答一次沒有透過稽核,後來把實話刪了才透過......怎麼說呢,獲獎的作品畢竟有它的亮點,《湮滅》比較符合西方人的審美“即視感”。如果《三體》讓西方人改編,那麼“符合西方口味”後也有可能獲得“星雲獎”哦。
後來《湮滅》拍成電影后“大受歡迎”,用加蘭的語言來形容:電影版《湮滅》就是“小說《湮滅》所做的夢”,它比小說更超現實、更恐怖、更美;結尾也和小說很不一樣,電影版的結尾更像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會讓人們大開眼界,並在今後許多年裡津津樂道。但國內影評區裡網友並不買賬,有些人認為甚至不夠《降臨》好......但無論如何《湮滅》至少以符合西方的審美角度拍出了電影,而《三體》至今“中國產電影”都“難產”(不符合國內“科迷”口味),又怎麼獲得國際“科迷”的“即視好感”呢?
據一些人士透露的“內幕訊息”,《三體》獲得“雨果獎”也並不輕鬆,當時甚至差點“失之交臂”。因為畢竟是西方大獎,西方人是根據自己文化喜好來選擇獲獎作品的,其中有一部西方科幻作品是“最有可能”獲獎的,後來作者覺得“比起《三體》自愧不如”,“有意無意”放棄了競爭,才使得《三體》順利獲獎的......為了透過稽核,其他自己想象,不多說了......
也許就如《三體》裡說的一樣,“現在我們是同志了”,所以“一不小心”就獲獎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