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樊榮強

    感性思維的特點,就是籠統、單一、片面,而理性思維則需做到精確、系統、全面。我們身邊太多的人都過於感性而缺乏理性。

    不妨看個例子。

    M同學:1,提出的問題太弱智,不屑於回答。2,提出的問題隱私性太強,不方便回答。3,提出的問題太專業,回答不了。

    C同學:一、專業性太強,只有極少數人能解答。二、問題模糊不清,看題者思來想去答不好,也就不答了。三、曾經的熱門話題,現在又提出來,看題者認為回炒冷飯沒啥意思,也就不答了。

    P同學:一、涉及他人隱私;二、涉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敏感話題;三、提問的人就是個二貨、刺青,大家都不想招惹他。

    這三個學生的答案,都習慣性的按照我所傳授的鑽石法則講出了三個原因,按普通標準來講都算是不錯的,按嚴格標準卻不咋的。為什麼?問題就出在答案要點不夠系統、全面,也就是還要進一步做分析。

    所謂“分析”,我首先將這兩個字分開解讀。

    分,把一個事物分成若干方面、部分、要素、層次、階段,等。

    析,《說文》上講,析者,破木也。還是有分開的意思。

    分析,就是把一個整體的事物分開成若干方面、部分、要素、層次、階段進行說明和解釋。

    就上述例子而言,要做好分析首先要分兩個層次。而三位學生的答案相對籠統。

    我們注意原來的提問是“為什麼有些人提的問題無人回答”。這句話已經給我們一個分析的提示,可以從“提問人”和“問題”本身這兩個層次來分別尋找“無人回答”的原因。

    按照如此分析思路,我試著回答我如下:

    提問人的原因:

    1.提問人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

    2.提問人是一個道德敗壞的人。

    3.提問人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

    問題本身的原因:

    1.問題看上去很弱智。

    2.問題涉及個人隱私或國家機密。

    3.問題太專業無人能回答。

    最後告訴大家怎麼辦。

    一,意識。要有強烈的分析意識,養成自覺的分析習慣,在面對一個疑問的時候不要籠統的回答,而要分成多個要點回答。

    二,技巧。世間萬物其實都可以一層一層的往下分解,比如前邊的例子,分別從提問人和問題本身兩個方面展開了一二三點,我們還可以從其中每一個點深入再展開一二三點。

    三,基準。分析的基點或者標準,通常就是前面我所講到的事物的組成方面、要素、部分、層次、階段,等。凡事要分析,帶著這幾個關鍵詞進行思考,必然不同凡響。

  • 2 # 史國成

    謝謝友邀請回答,為什麼提問沒有人回答?就向我也不想回答本題一樣,比如有的問題,不對本人口味,不懂,不理解,不答反好,如果答的亂七八糟,沒有一點道理,或者不專業,甚至跑題,還不如不答。不是剛來答題,不問頭腳輕重,不管舍題都答,而現在來亂答,不懂也答,搶數量,混個臉熟,正常,反新手就是要鍛鍊,學習,透過摸索,多寫,才有進步。

    上面我講了主要原因,為什麼有的提問沒人答的情況,還有不太主要,但是,也是影響來答題的原因之一:

    比如!開始我就不想答本題,也簡單的答一下吧,影響自己就隨它去吧一一

    有的提不願答可能有如下幾方面原因:

    1,出題過專業,設計到科技專業知識。

    2,本題要有數字論證,才能寫好本文,才能說清楚。

    3,出題偏極,怪意,頭角尖,題的回答空問很窄,活動範圍,寬鬆度小,找不到話題回答。

    4,政治敏感(不用多說)。

    5,可能是每個人都要考慮的,有的題目出的範圍小,門類窄,比如說話題不符合,每位創作者選擇領域的門類,也有可能這個領域創作者比較少一點,專業高點。更主要的是,要考慮邀請回答的題目,是不是真正屬於我答題者的認證領域。象本題你邀請我,本來我是不想答的,又沒標鑑,揣測不到本題是什麼領域。就是判斷準確這是美文,科技門類,根據我的認證創作領域,是生活領域,就不能答本題一樣呀,我答了就有影響。如果說你邀請幾十人,正巧都不是這個創作領域,想必這道題有人答嗎。

    原來在答題上,不認證領域的時候,不開門類,可能亂答,現在就會答一些領域也不行,要和你認證的領域垂直度,跨界,儘量還是不為之為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你的婚禮簡單,你會不會有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