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夜讀春秋

    戰國時代末期,秦王嬴政繼續揮師東進,蕩平六國,重新統一了華夏,當上了始皇帝,幻想大秦帝國傳承千秋萬載。秦統一後,始皇帝施行殘暴統治,貪官汙吏魚肉百姓,壓榨農民。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到了秦二世,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頓時農民起義席捲大秦帝國半壁江山。在這風起雲湧時刻,六國舊貴族趁勢崛起,楚國名將后羿項羽,更是率兵進駐咸陽,火燒阿房宮,直接推翻了秦王朝。遙想當年,大秦橫掃八荒,統治宇內,何等雄風!然而大秦帝國,卻二世而亡,嗚呼哀哉!

    始皇帝在位時,派大將任囂統兵五十萬進軍嶺南,攻取百越。百越地區兇險,民風彪悍,不久大將任囂就戰死了,龍川縣令趙佗繼位遠征軍統領,繼續揮師征戰,最終統一了百越。

    趙佗收服了百越,統一了嶺南地區後,沒有率兵返回中原地區,而是命人隔斷了嶺南和中原地區的聯絡通道,形成了自成一體的割據勢力,趙佗在治理百越地區時沿襲了中央王朝漢族地區的分封制和郡縣制等一系列的官僚體系,儼然形成了脫離於秦王朝的割據政權。

    嶺南地區在趙佗的勵精圖治之下,百姓安居樂業,百越駐軍軍力得到恢復和提升。反觀中原地區,大秦母國,卻烽煙再起,六國舊貴族勢力重新崛起反撲,百姓民不聊生,大秦王朝統治岌岌可危。在這危難時刻,作為大秦駐百越將領的趙佗為什麼沒有揮師中原參與平叛,而任由秦國被滅呢?

    首先,農民起義軍來得太突然。短短几個月之間,陳勝吳廣的起義軍由星星之火瞬間形成燎原之勢,頃刻間又觸發了六國舊貴族勢力的崛起,這對秦帝國來說,都是始料不及的。想當年,大秦軍隊何其英勇,攻城掠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劍之所指,六國軍隊無不膽寒。然而統一戰爭沒停多久,同樣的大秦軍隊,卻有著不一樣的戰績。雖然秦帝國有章邯、王離這樣身經百戰的優秀將領,卻被、項羽、劉邦打的一敗塗地,局勢如同泰山崩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秦帝國一朝覆滅。

    再則,大秦咸陽宮距離嶺南遙遙數千裡,沿途高山峻嶺,路途險惡,當年秦軍從咸陽出發去往嶺南征伐百越,由於冷兵器時代運輸工具落後,光耗在路上就有半年時間,死於疾病和瘴氣不下十來萬,從咸陽出發的傳令官即使有命到達嶺南趙佗這裡,趙佗再發兵救援秦帝國,來回整整一年,那時天下大勢一定,秦帝國早就不復存在了。

    最後,其實趙佗平定嶺南後早就有了脫離秦王朝統治,起了割據之心。趙佗命人塞斷了嶺南通往中原的通道,隔絕了嶺南跟中原漢族地區的聯絡。在政治上,趙佗沿襲了秦制,在嶺南的治理上設立郡縣制,創立了一系列類似於秦王朝的官僚體系,趙佗自己當上了百越的皇帝,建立起了新的國家南越國。因此,脫離了中央管制的趙佗,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國家和政權後,就不會再在乎秦帝國的生死安危。趙佗冒險加入中原地區的混戰,即使打贏了劉邦、項羽,皇帝讓讓不讓趙佗回嶺南還不好說。這樣的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偏安一隅過自己的小日子。

    綜上所述,趙佗不揮師北上救主,是有客觀存在的原因,也是明智之舉。趙佗所創立的南越國,促進了中原漢族地區和百越地區的文化交流,加速了百越地區的漢化,促進了嶺南地區和中原地區形成一體政權的程序。

  • 2 # 史海講史

    趙佗在公元前219年被封為副帥跟隨主帥任囂征戰嶺南,之後秦始皇讓他們管理南海郡。

    第一

    1.當年是分五軍南征百越,任囂趙佗號稱五十萬大軍其實手裡沒有那麼多軍隊。

    2.他們打下三郡之後,任囂任南海郡尉,趙佗任龍川縣令,三郡之中只佔其一,所以手中的軍隊沒有那麼多,到不了五十萬。

    3.秦始皇不可能把軍權集中到他們手上,應該分散軍權。

    因此他們沒有足夠的軍隊去救援。

    第二

    1.道路遙遠,交通閉塞,古代沒有現代交通和通訊資訊那麼發達,訊息傳到他們那裡可能都過去好幾個月了。

    第三

    1.趙佗他們的根基並不穩固,如果他們率兵出擊,有可能被前後夾擊,前有農民起義軍,後有當地人的武裝勢力攻擊,腹背受敵。

    2.起義軍勢不可擋,章邯王離兩位將領被起義軍打的丟盔棄甲,趙佗等人並不一定能剿滅起義軍。

    第四

    1.二世暴虐無道,不知百姓疾苦,致使百姓水深火熱。

    所以趙佗不出兵救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寶寶穿睡袋厚的好還是薄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