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凡塵埃土

    家有寶寶剛上幼兒園,說說我希望他能夠學到的東西.

    我一直堅信一個概念那就是什麼年齡就該幹這個年齡階段的事,例如學生階段就該好好學習增加學識,步入社會工作就該學會適應社會,到結婚生孩子的年齡階段就該幹這個階段事,因為年齡繼續增大你需要乾的事還很多。

    3到6歲,應該是孩子最最快樂的童年,無憂無慮,我不期望他一定要學會拼音,學會英語對話,學會奧數,學會這呀那呀,因為這些東西上了小學有6年的時間讓慢慢學習體會。

    我希望他在幼兒園學會遵守制度規則,學會與小朋友相處,學會與老師同學溝通,學會組織自己的表達能力,學會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等,這些能力是他人生道路的基礎,所以我認為更重要。

    1.學會適應能力

    剛到幼兒園的小朋友多少都會有排斥情緒,我家寶寶目前非常喜歡幼兒園,我也是做了他後反彈的準備,上幼兒園是他人生第一次與家人的正式分離,而去參與到集體活動中,這個過程也需要寶寶自己成長適應。

    2.生活自理能力

    很多寶寶在家的時候,家裡有父母,老人細心照顧,很多四五歲的孩子在家”神”一樣的存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很多孩子甚至不會自己上衛生間,表達需求。到了幼兒園,要按照幼兒園的要求完成日常作息,要自己吃飯,自己喝水,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服,甚至自己疊被子。這樣會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學會照顧自己。

    3.語言表達能力

    經常在家裡可以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家庭,慢慢的就會發現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凸顯出來,同時要鼓勵寶寶多說,多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在幼兒園裡,孩子一起玩耍、做遊戲,透過交往、接觸,更加豐富自己的詞彙量,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發展。

    4.良好的行為習慣

    寶寶上幼兒園以後,每天見到老師、同學時彼此問好,老師不斷鼓勵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上學不遲到,學會分享,不撒謊,愛勞動,愛學習等等,這些耳濡目染的事情,會促進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總之,幼兒園期間是家長與老師共同培養孩子各項基礎能力的時間段,所以覺得幼兒園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幼兒園是孩子加入社會的起點,願所有的孩子們在幼兒園快樂成長。

  • 2 # 葫蘆爸爸談育兒

    關於“幼兒園到底能學到些什麼”這個問題,我想試著回答一下。

    1⃣首先,我們要重新定義一下我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的目的是什麼?是夫妻兩人都上班,家裡沒有老人帶(能看護);是怕孩子一個人沒人玩,幼兒園孩子多(找玩伴);還是家裡沒人能教(或者沒人能系統的教)孩子知識,幼兒園有老師教(學知識);還是希望孩子去幼兒園能學會與人交往、養成良好習慣、樹立規則意識、拓展思維能力等。

    2⃣我們再分析一下幼兒園的優勢:場地開闊,安全性好,有專業老師看護,有完善的教育體系,有科學營養的配餐,有嚴格的作息時間,有眾多的玩具和遊樂場設施,這些都是家裡不容易具備的條件。

    3⃣雖然幼兒園也有弊端,三個老師看護20幾個孩子(不能專人專看),到時間必須做規定的事(孩子不自由),孩子多容易爭執打鬧(容易有糾紛),午休時間長(孩子不想睡也不行),學習時間短(更多的是做遊戲唱兒歌)。

    4⃣幼兒園有這麼多的弊端,為什麼很少有人不把孩子送幼兒園,自己在家帶呢?在家帶,時間自由、營養更好、不用接送、更多學習時間、沒有小朋友搶玩具、不容易感染傳染性疾病。

    5⃣在家帶孩子,時間是自由了,但是在家很難給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觀念;很難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沒有小朋友一起玩,孩子會覺得孤單,更重要的是孩子們之間的糾紛,其實使他們學會了和人相處、解決衝突;看似幼兒園用於教學的時間很少,但專業的老師,系統的教材,科學的方法,其實效率是更高的,而且寓教於樂,讓孩子不至於感覺枯燥無味;更重要的是幼兒園用一系列科學的教學方式開發了孩子們的思維,養成了思考的習慣;嚴格的制度,培養了孩子的規則意識、服從意識;各類大、中、小型的玩具(單人、多人),可以鍛鍊孩子們的手腳協調能力,鍛鍊了孩子的專注力和創造力,鍛鍊了孩子們的協作能力,這就是孩子們在幼兒園三年所學到的本領,雖不是具體的知識點,但比具體的知識點重要的多,因為這是將來獲取更多知識的工具,是思考的能力,動手的能力,社交的能力,語言的能力,想象的能力,對於一個人的一生都是非常寶貴的技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設你喜歡的人來找你,你會不會跟他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