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淨至味
-
2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古時各朝代,一戶人家一般有多少畝田?這個問題包含的內容太多了,古時多少人口為一戶?畝田又是根據什麼來劃分的呢?一戶人家少則5口人,多則十數口人。那養活這麼多人,需要多少土地呢?古時,社會生產力低下,土地的產量低,我覺得養活這麼一大家子人得要幾十畝地,一口人3畝地,十口一家的至少需要30畝地。
古時各朝代,一戶人家一般有多少畝田?這個問題包含的內容太多了,古時多少人口為一戶?畝田又是根據什麼來劃分的呢?一戶人家少則5口人,多則十數口人。那養活這麼多人,需要多少土地呢?古時,社會生產力低下,土地的產量低,我覺得養活這麼一大家子人得要幾十畝地,一口人3畝地,十口一家的至少需要30畝地。
不同時期制度不同,各有不同。
1、商周時期,實行井田制:
一人耕種大約100畝(約合今70公畝)。100畝為一個方塊,稱為“一田”。甲骨文中的“田”字也是由此而來。一井分為9個方塊,周圍的8塊田由8戶耕種,謂之私田,私田收成全部歸耕戶所有;中間是公田,由8戶共耕,收入全歸封邑貴族所有。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塊井田都是900畝,還存在諸如800畝,1000畝這樣的特殊情況。
最後由於鐵器的出現而瓦解。
2、戰國實行授田制,在井田制基礎上略改進。
3、秦漢實行名田制。受田95頃的關內侯,其宅地面積為95宅;受田90頃的大庶長,其宅地面積也是90宅,依此類推,直到最低等級的司寇、隱官,受田0.5頃,宅地0.5宅。
4、三國實行屯田制。民屯每 50 人為 1 屯,屯置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不隸郡縣。收成與國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 6 民 4;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
5、西晉實行佔田制。
其一,戶調式:凡是丁男(男、女16歲以上至60歲為正丁)立戶的,每年交納戶調絹三匹,綿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男女15歲以下至13,61歲以上至65為次丁)立戶的,納半數。邊郡民戶的戶調,納規定數目的三分之二,更遠的納三分之一。
其二,農民的佔田和課田:男子一人有權佔土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這是應種土地的限額,不是實際授與的地數額。在佔田之中,丁男有五十畝、次丁男有二十五畝、丁女有二十畝要課稅,這叫課田。每畝課田穀八升。不管田地是否佔足,均按此定額徵收。
其三,士族地主佔田、蔭客和蔭親屬等特權:一品官有權佔田五十頃,以下每品遞減五頃,至九品佔田十頃。貴族官僚還可以蔭親屬,多者九族,少者三族。從一品官到九品官還可以蔭佃客十五戶到一戶,蔭衣食客三人到一人。
6、北魏到唐中期實行均田制
北魏:
凡15歲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給種植穀物的露田40畝,女子20畝。露田都是無主荒地,因考慮休耕輪作,故授田時—般按休耕週期加一或兩倍,也稱“倍田”。擁有奴婢和耕牛的人,可以額外獲得土地,奴婢同普通農民一樣受田,人數不限,土地歸主人;丁牛(4歲以上)每頭受露田30畝,一戶限4頭。所受之田不準買賣,年老身死,還田給官府。
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20畝,限3年內種上規定的桑、棗、榆等樹。桑田可作為世業田,終身不還,可以世襲,但限制買賣。在不宜種桑的地區,男子每人另授麻田10畝,女子5畝,奴婢同樣受田,按露田法還受。新定居的民戶還可分到少量的宅田,每3口一畝,奴婢5口一畝,宅田也屬世業。
北齊: 北齊一般從年18歲起受田,北齊所授露田男子80畝,婦人40畝,丁牛60畝,每戶限4頭;另投桑田或麻田20畝。
隋:“自諸王以下,至於都督,皆給永業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頃,少者至四十頃。其丁男、中男永業露田,皆遵後齊之制。並課樹以桑榆及棗。其園宅,率三口給一畝,奴婢則五口給一畝,京官又給職分田,一品者給田五頃,每品以五十畝為差,至九品為一頃。外官亦各有職分田。又給公癬田,以供公用。”
唐初:十八歲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老男、殘疾受口分田四十畝,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畝;這些人如果為戶主,每人受永業田二十畝,口分田三十畝。雜戶受田如百姓。工商業者、官戶受田減百姓之半。道士、和尚給田三十畝,尼姑、女冠給田二十畝。此外,一般婦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
7、唐中期實行租庸調製,唐末實行兩稅法。
租庸調製是均田制的改進型,以徵收穀物為主。兩稅法則以徵收錢為主。
8、明朝實行一條鞭法。
9、清朝實行攤丁入畝。
沒有明確授田數量的都是不管農民有多少田畝的,但是佔多少田就要交多少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