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T網際網路科技資訊
-
2 # 我叫白板0525
一年一度的雙11狂歡節就要來了,10月21日開始,許多商家推出了預售、搶紅包、領券、領津貼,咋一看這東西咋都這麼便宜,優惠力度那是在回饋廣大百姓啊,我也想湊個熱鬧,能買到自己喜歡的寶貝,還能省點錢,一舉兩得,於是開啟了我淘寶的心酸歷程!
經過一番折騰,我服氣了,我自認為我的閱讀能力和我的計算能力都還可以,但是對於雙十一活動我敗了,簡直是一敗塗地!
想必大家和我都有同樣的困惑吧!
1、這件商品到底是打了幾折???
2、累計的尾款還可以和津貼一起用嗎???
3、我就想現在買不行嗎???
難道我付的定金不是我自己的錢嗎???
真的麻煩各位商家,不要踩著我們的智商在地上摩擦,我們小學都畢業了,搞事情!
即便我們想不明白,我們還有科學武器,它叫紙、本、計算器。
真的是比上學時,做計算題還認真!
商家們為了能讓咱們省錢,那真是煞費苦心。
多年的網購經驗,大家也都知道天貓積分是可以兌換的。
再來看看雙十一,我們的積分漲價了!(5積分搶50)
就是說,我們用的積分本來就能兌換,而且不是所有的商品都能用到津貼,所以大家夠買的時候要看清楚,往往是你喜歡的流行款,經典款都不參加類似的活動。
不光是商家,購物平臺也是非常寵愛我們的,也推出了“組隊蓋樓大挑戰瓜分20億紅包”。
這個活動真的不錯,不僅可以瓜分20億,每天你都能收到一些久違的朋友的問候。
其實是你想多了…
大家為了蓋樓,得到紅包,連陌生人都約在
雙11,現在就好比一場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首先是言語理解,仔細閱讀各個商家的規則,都是我們認識的漢字,但是連在一起就完全懵圈。然後是邏輯判斷,“預付定金立減”,那尾款還能享受津貼嗎?能享受的話,是按照的原價還是減去定金的價格?不能用的話,是津貼合算還是定金合算?再然後是數量關係,真真的是應以前數學老師講的,“數學學不好,日後定吃虧”。最後,是展示真正的技術了,就是拼手速和網速,運氣好的就上岸,運氣不好的,只能等來年的考試了。朋友們一定抓住機會好好學習,不讓以後購物都成問題。
各大平臺和商家,請且行且珍惜!不要把我們的智商、感情和耐心踩在腳下摩擦,當磨出火花的那天,就會玩火自焚!
回覆列表
“雙十一”數百億的成交額再次驗證了網際網路改變世界的預言。但跟風式的突擊消費與成熟、理性的大消費市場建設目標距離還不小,而且衝動之下,不少人也落入了“敗金”的陷阱。“雙十一”其實不過是商家“有需求要消費,沒需求創造需求也要消費”的營銷手段,亦是一種假借節日之名憑空製造銷售噱頭的策略。商家無限放大了民眾的消費需求,提供種種看似超值的消費便利,從而達到瘋狂地利潤攫取。
商家的本質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用相應的手段和策略去謀求利潤本也無可厚非,而且消費者如果都以優惠的價格買到自己心儀和需要的東西,並從中得到實惠,也稱得上兩全其美。但現實的狀況是部分商家大打心理戰,以打折、促銷為名,實則暗中抬價,魚目混珠,拿來促銷的商品更是鳳毛麟角,表面是回饋消費者,背後則是低價缺貨,新款撤櫃,舊款傾銷,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消費者被大幅的價差假象矇蔽了雙眼,也失去了冷靜的思考,非理性購物現象隨之而來。一些“購物狂”聽聞打折促銷,便寢食難安,躍躍欲試,最終難抵低廉價格的誘惑,以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的支出成為幾百億成交額的一名貢獻者。這種非理性購物的後果不言而喻,貪圖便宜如批發般買回來的東西,或是沒有使用價值或是沒有使用需求,最終只能將其塵封壓箱或是扔掉了事。
客觀地說,“雙十一”最開心的不是消費者,而是電商業和快遞業,而所謂撿便宜一樣的心情說不定也只是種價差幻覺。其實,從經濟理性消費角度看來,消費者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電商“雙十一”一天可以大撈一筆,而你卻要為他勞累一個月?
奉勸熱衷網購的消費者理性選擇、合理消費,衝動是魔鬼,與其在衝動清空購物車後看著“消瘦”的錢包,不如理性消費,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