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額額8213
-
2 # 浮光聽塵
最佳教育期,個人認為是不存在的。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是最佳教育期。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最好的教育時期。那麼有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和定位呢?答案是否定的。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無論是生理特徵,還是心理特徵,各種機能的發展,樣貌,性格,家庭,教育,習慣等都是不同的。那麼如何來定為一個什麼階段是最佳的教育時期呢?即使是雙胞胎,他們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點,獨立的思想,他們的最佳教育期是同時開始的嗎?答案也是否定的。
現在我們假設一個情景,有十個人,除了思維不同,其他的一切都是相同的。他們會達到一樣的標準,也就是所謂的最佳教育期嗎?如果可以達到,那麼也就不存在個體差異性了。
其次,每個人所擅長的領域不同,對於某個個人來說,可能接觸這個領域可能在他的一生中就是最佳教育時期。比如說《西遊記》中孫悟空在八卦爐中煉就火眼金睛,這也是陰差陽錯,無意間得到的成果。到斜月三星洞學習,難道孫悟空當時就是最佳的學習時間嗎?如果是,他也就不會由於炫耀自己的學習成績,而走了。假設他在自己成熟之後,再來這裡學習,他的成就會不會更大呢?但是,這一切都是經歷,在經歷中成長起來的,也就是最佳的教育時期了。
最後個人認為時時刻刻都是最佳教育時期,適合的教育才是最佳的教育。
-
3 # 劉海心理諮詢
發展心理學研究的其中一個主題便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
關鍵期是指過了“這個村便沒了這個店”,例證是國外兩個兒童意外與人類世界隔離,生活在了狼群,當發現時兩人大概十三、四歲,當時狀況是他們四肢著地走路,不會講話只會象狼一樣仰天長嘯,進食也如狼般用嘴舔吃。醫護人員與專家用盡一切辦法,最終這兩個孩子也沒學會人類語言,生命也很短暫。這個例子生動但很殘忍,在現實中不可能去做這樣的對照實驗,但這例子卻告訴了我們人類在進化中自有一套學習機制,讓我們去適應社會。現在在腦神經專家、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多方努力研究下,可肯定的說人類不同智慧發展是有關鍵期的。比如語言學習,如果是孩子從出生到3歲間沒有任何人類語言刺激,孩子基本上一生都很難再學會說話,再比如視覺發展,出生下來前半年,如果沒有光線刺激,孩子視力就會在未來停滯發展。因此做為父母,在孩子出生後一定要多陪孩子,讓其在父母關愛下接觸周圍世界。
回覆列表
絕對存在,首先,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方仲永,從未嘗識書具卻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到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再到最後已經泯然眾人矣。一個天才錯過了最佳教育期都已經泯然眾人,如果一個平凡的人錯過了最佳教育期都不知道變成什麼樣了。
到了近代,我們被受到外敵的欺負,有些人跑去當漢奸,有些人為了國家寧死不屈,這些品質從來就不是天生就有的,因為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就像一張白紙,而這張白紙最後是成為什麼樣的畫完全取決於他所處的環境。當這幅畫的作者只是不小心畫錯了開頭,尚且可以用橡皮擦去,可如果畫錯了很多,甚至已經加上了墨水,那這幅畫就很難畫的好了。
古人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樣的說法雖然不算特別準確,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說下今天才發生的事:我的朋友去釣魚,旁邊有個小孩也在釣,當那個小孩把魚釣上來後,他把魚的頭活生生的割下來然後再割開魚肚子,最後扔到了水裡,血腥味在水裡散開,搞的魚全跑了,周圍釣魚的人都釣不到魚,重點是那個小孩的做法實在是很殘忍,試想一下,這麼小就如此殘忍,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的話,誰能保證他有一天不會對人這樣?他已經處於泯然眾人的邊緣了,一旦過了這個能把他教好的最佳時期,那以後他就很難變好了。
其實每個人所處的最佳教育期都不一樣,但大部分都是在會說話開始到成年,這也就是為什麼通常都是在年輕時高考,因為老了以後除了腦子反應不過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別人的教育你已經聽不進去了,也正是這個最佳的教育期,就是小孩樹立高尚人格的最佳時期,一旦錯過,他就會以他在最佳教育期所學到的東西來做人,來為人處世(因為處於最佳教育期的人學習能力是很強的)要想改正,真的不知道要走多少彎路才可以改正。
所以,最佳教育期是存在的,同時,處在最佳教育期的人學習能力幾乎達到了最強。在這個時候的教育效率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