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聲之歌2019
-
2 # 孛兒只斤春花
因為你對自己本身的氣味,從母體出來,已經就非常熟悉並接納的,早已習慣成自然啦,沒有好與否,只有習慣。
別人的氣味,有和你相近的,或是有區別的,比起你自己來還是不一樣,這樣就不好接納。
有“氣味相投”這一說,我的理解是作為人的氣場、味道,有比較相近的,這種情況下,更容易接納彼此,相處起來會覺得自然、舒服一些。
-
3 # A先生請不負韶華
習慣是一個“力量”強勁的東西,它能使你好的變的更好,差的變的更差;
你說的別人可能是還沒有跟你一起生活很久的人,所以不熟悉就會放大,這是很正常的;
其實這個本能是好的,但是有時候也會帶來不好的結果,“以貌取人”也算是它的一種結婚吧。
-
4 # 玉嬌龍的塵舟
因為你長時間浸泡在自己的氣味中,適應和習慣了,也被同化了,所以可以忍受。而別人的氣味偶爾飄來,你會很敏感。特別是難聞的刺鼻的味道,你會非常反感和排斥的。
-
5 # 一七一七
我可能就是那麼一個人吧。
在接受不接受一個人,在要不要與一個人有交往,能不能和一個人做朋友,有一個雷區就是:我要能接受對方的氣味,或者說是體味。
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攜帶著某些氣味。而通常我們自己又感應不出來。
那在接受或者不能接受對方的氣味,甚至對對方的氣味的分辨和敏感度上都會存在個體差異的。
嗅覺和味覺在感知程度上有某種相似之處。
在食物方面,我個人不能接受海苔和芒果的氣味,接觸到會有噁心和胸悶的感受。我個人歸因於“過敏”。
我閨蜜不能接受任何“味道大一點”的食物,包括不限於香菜、胡蘿蔔、芹菜、香菇等等,
雖然我很愛吃。
這說明不同人對同一事物的嗅覺或者是味覺的感知和接受度是存在差異的。我們應該懂得尊重和理解。
在待人方面:我不能接受一種黴黴的味道,當然有一種原因是因為衣物晾曬不充分導致的。
還有一種就是人自身的某些型別的體味。
當然,也存在對方接受不了我們體味的狀況。
因為氣味每個人都有,特別是在人體體味這個範疇裡,希望大家能多尊重對方,同時也體諒對方的不適感。
其實,我們對人沒有惡意,也明白不能因為氣味就對人諸多猜忌和編排。同時我們也很苦惱,要去處理和接受大腦反饋給我們的不適感,同時要懂得去尊重和維護對方的感受。
我堅信勤於衛生是會有改善的。對每個人而言,都應當學會去處理自身攜帶的味道。不論是衣物的晾曬時間和方式,還是自身體味,還是自己選擇香水甚至是沐浴用品,都應該學會正確對待。
回覆列表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人可以接受自己的氣味,卻不能接受別人的氣味,這是很自然的心理現象。
一方面,人對於自己身體產生的任何東西,都不會太嫌棄的。比如自己吃飯時打了個噴嚏,口水正好噴在自己的飯菜裡,肯定不會像嫌棄別人的口水那樣把飯菜倒掉。自己擦鼻涕用的紙巾,要是一時半會找不到垃圾桶,在手上捏一會,是可以接受的。但換成別人擦鼻涕的紙巾試試?絕對碰都不願意碰一下。酷暑時節,要是自己的汗液流進自己的嘴裡,頂多就是覺得鹹了點,不至於像別人的汗液流進自己嘴裡那樣覺得想吐。同樣的道理,自己的氣味就像剛才提到的口水和汗液一樣,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自己自然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方面,這是一個責任歸屬的問題。人對於自己責任歸屬的東西,是不會有什麼怨言的。比如說,自己摔倒了,自己玩手機撞到樹了,自己切菜把手指切破皮了,疼痛是真的,但由於是自己造成的,沒有誰可以怨恨,痛感都會簡單純粹那麼一點點,心理上很容易自愈。但換種情形試試?假如是別人把你推倒了,別人開車把你撞了,別人拿刀把你的手指割傷了,那痛感都是次要的,內心的委屈怨恨足以讓自己懷疑人生懷疑世界。別人的氣味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一種該別人承擔責任的影響和傷害自己的外力,自然心理上是不接受的。
最後,這也是一個安全感問題。獨處的世界,無論自己在什麼氛圍環境下,無論自己產生出了什麼氣味,那都是自己的世界,沒有感受到外在力量的入侵威脅,內心是安全的。但別人的氣味,無論是難聞的氣味,還是好聞的香味,都會讓人覺得自己的空間被入侵了,入侵也就意味不安全,意味著內心的抗拒和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