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魚兒不急

    首先要明白,孩子為什麼打人:

    孩子打人,其實是害怕被指責,這份指責讓他覺得“我不夠好”,進而通過打人的方式將其排遣出去。

    明白了原因,我們可以採取下面的原則:

    1. 認真傾聽孩子的話

    2. 管住嘴,少嘮叨

    3. 指令要具體

    4. 不帶負面情緒,不諷刺、挖苦、打擊孩子,不翻舊賬

    5. 教孩子換位思考

    6. 把情況和孩子說清楚,耐心等待他的反饋

    最後,家人不能管的太寬太細,很多事情其實孩子可以自己管理,和孩子一起制定做事的規則,然後放手做一個不焦慮的爸媽,以下為家長必須干預的方面:

    1. 生活習慣的養成:比如刷牙、洗澡、獨立吃飯等

    2. 危險的行為:如玩火、刀、打人等

    3. 妨礙他人的行為:公共場合無所顧忌的大吼大叫、破壞他人財物等

  • 2 # 小喬治恐龍爸爸

    孩子揮拳打向父母,這在所有人看來都是不可容忍的,尤其是在我們這種有孝順老人傳統的國家。可是在網路上或者電視裡還是能看到類似的新聞,是什麼讓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由親密也日趨走向緊張,又是什麼原因讓年幼的孩子敢向父母揮拳呢?家裡人又該做哪些調整才能改變孩子打父母這一現狀呢?

    孩子打父母誰之錯:

    孩子打父母,這是讓人感到沉重的話題,尤其是我們歷為孝敬老人的傳的國家,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可是這樣事情出現,原因究竟在哪,值得讓人深思。下面這12歲的的男孩子為什麼敢揮拳打向自己的母親,究竟是孩子的錯還是父母教育的問題呢?

    1、家長脾氣暴:

    這種家庭的父母往往是遇到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夫妻也經常吵架,或者是孩子有點小錯,父母就會大聲呵斥。

    2、口不擇言: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口不擇言,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80後父母對於童年記憶,一定不會少了“別人家孩子這一塊”,這往往也會招致孩子心理強烈逆反心理。

    3、忽視孩子的請求:

    不重視孩子身心 發展,對於孩子的任何請求都採取漠視的態度,導致時間一長,孩子只能選擇發脾氣來引起家裡成人的重視。

    4、過於寵溺

    我個人認為這恐怕是造成孩子敢打父母最主要原因。特別是孩子一發脾氣,家長就滿足要求,讓孩子認為自己通過發脾氣可以滿足所有要求。

    5、隔代撫養

    現在父母大多因為工作忙或者其它原因,往往無法將孩子帶在身邊撫養,通常做法就是交給祖父母幫忙照顧,這樣做往往造成一個極大弊端:重養輕教。長輩多是雖然在照樣孩子方面較有經驗,但往往或過分寵溺孩子,而對於孩子更為重要的教育,還需要父母親自來做,但多數父母沒有意識到“教”的重要性。

    6、強壓青春期的孩子

    孩子十二歲以後往往就進了青春期,這時候自主意識會得到明顯提升,不會再像以前一樣任何都聽父母的,可是父母並沒有適應孩子這一項轉變,依然利用著家長權威不後退半步,使得孩子在叛逆期學會了“破罐破摔,魚死網破,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心態和行事風格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珍妮·艾裡姆

    每個孩子來到世界後,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從最親近的人走向拳腳相加,我相信造成這一情況大部分原因還是於父母,沒有家教觀念和育子方法,又怎麼能讓孩子懂得感恩。

    既然知道了孩子打父母的原因,那各位爸媽媽又該怎麼做才能逐漸改變這一現狀呢.

    1、父母少發脾氣

    掌握好責罵與訓斥的方法與技巧,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與效果。不當的責罰,不知不覺中會傷害孩子。——唐·艾裡姆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暴力父母養不出性格溫和的孩子。從現在開始,慢慢改變孩子的性格,當家庭成員用良好的溝通和愛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孩子也會慢慢改變。

    2、少貼標籤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家長在孩子的成過程中少貼負面標籤,尊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生理心理髮展需要求。孩子犯錯以後,耐心下來陪著孩子找原因,不要簡單的一味指責,注意特別是要聽完孩子說完整個事件,允許孩子解釋

    3、父母被打後要冷靜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當孩子試圖用打人的方式解決問題或者發洩內心的焦慮、憤怒時,父母必須儘快制止其暴力行為。

    首先制止孩子暴力行為,然後嚴肅注視他,等待孩子也冷靜下來,然後明確告訴孩子這樣錯誤很嚴重的,不管是有心的還是無心的,同時清楚告訴孩子“我很疼”,讓孩子明白這些帶給父母的後果。

    4、一定要處罰

    不管是有心的還是無意的,家長一定要處罰孩子,告訴孩子這是一條紅線。家長可以按照事先和孩子約定好的方式對孩子進行處罰。並且再次告訴孩子錯在哪了,讓孩子記住。

    5、引導孩子合理表達訴求:

    我在日常教育過程中,經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語言好過喊叫,親吻好過咬人。”讓孩子明白想要什麼要和爸爸媽媽好好說,大喊大叫,哭鬧要求是絕對不得得到滿足。隨著時間推移,孩子身上咬人、打人這些壞習慣也少了很多。

    聽過這樣的一句話:“父母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職業,但絕大多數人都是無證上崗。”因此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感恩,明白父母的不容易。千萬注意不要重養不重教。

    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百始。 ——現代馬慧連

    願這句話能讓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人共勉。

  • 3 # 藍爸聊親子

    五六歲的孩子用打來回應你的教育,行為方式確實有些過激。但五六歲的孩子與他最親密的養育人(一般是媽媽)之間,“本來就是糾葛很多的年齡,矛盾與衝突是母子關係的主旋律”。

    這話不是我個人經驗,而是美國格塞爾人類發展研究所總結40年的研究得出的孩子成長的一個基本是規律。下圖是一個兒童在成長不同階段出現的“和順階段與不和順階段的變換趨勢”。

    五歲半到六歲就處在一個不和順期。

    這個階段的和順期為什麼那麼針對媽媽呢?其實不然,他只是針對和他最親密的人。如果平時都是爸爸帶孩子的,那這種衝突就會針對爸爸;如果平時都是奶奶帶他的,那這種衝突就會針對奶奶。我們接下來都以媽媽為例來說。

    為什麼這種衝突會發生在孩子與最親密的人之間呢?

    那是因為在5歲以前,在孩子的世界裡,媽媽是他整個世界的中心。而到了這個時候,孩子世界的中心慢慢地變成了他自己。這個中心的轉化對孩子自己來說是非常難受的——一方面孩子喜愛媽媽,依賴媽媽,還離不開媽媽的愛和接納;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夠獨立,把媽媽推開,不要媽媽的幫助,要自己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孩子一會說媽媽我愛你,一會兒就“翻臉不認人說“媽媽我恨你“。

    細心的媽媽可能也會發現,他們在這個階段,做選擇也是特別的糾結,一會做了選擇,一會就後悔。

    作為媽媽,你會發現,孩子在這個階段最好的一面,和最壞的一面都會只在你面前表現。孩子冰與火的兩面只會為你展現。這是你的特權,也是你的責任,因為孩子最信任你。

    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資訊,大家可以參考這本書《你的六歲孩子》

    那我們該怎麼應對這個特殊階段呢?

    一, 不要斷了愛的聯絡。

    在孩子最無理取鬧的時候,哪怕他自己都對自己不滿的時候,你要學會找到他的優點,講給他聽,讓他知道,即使我這樣糟糕,媽媽依然接納我愛我。這對孩子更容易度過這個時期非常重要。

    二, 學會引導爸爸參與。

    孩子在這個時候的衝突主要是針對最親密的媽媽的,如果在兩個快要激化的時候,爸爸的即時出現將會讓兩人都降降壓。這個時候的孩子,對爸爸是心懷警車的。

    三, 儘量避開直接給孩子下指令。

    如果直接下指令,最大的可能就是你們以吵架收場。

    四, 放寬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孩子很多惹你討厭的行為並沒有發自心底的惡意,他只是為了自己的獨立,在信任的人前做努力的掙扎。

    五, 學會用溫柔而堅定的方法與孩子建立規則和邊界。

    一種長遠可用的與孩子建立規則和邊界的方法,我覺得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正面管教。這種方法看起來非常簡單,操作性強,但我根據自己實操多年的經驗,發現背後對家長態度的要求非常高,而且重技術不重態度的做法,往往會讓結果事與願違。如果有興趣可以關注我,我接下來會系統地去講解正面管教。

  • 4 # 小蝦米歷險

    孩子不聽話,不聽誰的話?你的話一定是正確的麼?不聽話說明你跟孩子站在了對立面,你有站在他的位置理解他麼?你只強調了自己被打,為什麼沒有強調孩子為什麼跟你站在對立面,沒有強調你是怎麼教育他的?

    孩子這麼小,說不過你,在你的威言之下,他說不出那麼多大道理,他唯一能用的就是他的身體,靠他的身體來反抗你,孩子即使有一些壞習慣,壞毛病,也壞不過父母或者帶他的人對他的不好影響,先反思一下自己,自己先改變,孩子在你的影響之下,自然而然就改變了,不要用嘴過分強調孩子怎麼怎麼不好,用行動去影響他,不用拿錯誤指責,直接教他正確的做法就可以了,祝福你

  • 5 # 希寶育兒

    俗話說:六七歲討人嫌,姥姥舅舅都不愛。這是指之前,現在孩子發育得早,五六歲就開始這樣了。

    我記得有個小朋友,5歲男孩,特別喜歡惡作劇,喜歡說髒話,比如臭蛋,粑粑之類詞。家長就跟孩子強調這不是好詞語,反而更是激發孩子說這些活。

    五六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了,都可以自己在小區裡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根本不需要父母陪著。所以,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的獨立性,表揚和誇獎也可以起到教育作用,而且特別管事。

  • 6 # 小人物1044

    給你推薦《正面管教》,我也有個調皮的孩子,因為本事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有的時候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打吧自己心疼,說些不疼不癢的話小孩根本就當耳旁風。後來受愛人的影響看了這本書,真心不錯,裡面給講了孩子會出現的“問題”,給出瞭解決的辦法,不卑不亢的教育孩子

  • 7 # 深圳HR小廚子育兒Vlog

    這個時候一定要管教好。如果十歲以後,真的就很難管教了。孩子在五六歲對父母還是比較依賴的,這個時候你還是可以靠一些事情建立威信,但是如果平時家裡不注重管教,後面就很難管教了。這麼大的孩子,他還是怕的,可以打到服氣,也不敢離家出走,再大就不能打了,離家出走,跳樓的,比比兼是。管教孩子要趁早。

  • 8 # 養殖人阿龍

    你這個叫做溺愛。你一定要拿去做父母的威嚴。五六歲的小孩,還不太懂事,你都沒有拿出父母的威嚴的話,將來他走向社會的,他也是比較難的。這個時候你一定要給他分清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事情,錯就是錯了,有時候也要拿出父母的威嚴,教鞭條也要用上。你沒有一個做父母的威嚴,你怎麼能教好一個孩子呢?父母是孩子的第1個老師。

  • 9 # hk最佳拍檔

    首先他要做什麼事情?你覺得他不聽話,還是你要讓小朋友按著你的意願去做,她不做的話,你覺得他不聽話,其實五六歲的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啦!靜下心來,用平靜溫和的語氣和他溝通.他還是能聽得懂和理解的,小朋友打人的話,有時是從旁邊周圍的小夥伴那學到的,他接觸的小夥伴有打人的嗎?還有自己家裡的家庭成員有這種喜歡用手拍來拍來拍去的習慣嗎?小朋友,有時候會有把這種動作,誤以為是打人,首先他打人的第一次你就要制止他,然後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就在第一次很重要,第一次打人的時候一定要制止和講道理,每個小朋友的個性和脾氣不一樣,所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他會有不同的表現和反應,還是需要家長多一點耐心和愛心去教導.去指導.平時多帶他出去和小夥伴一起玩,家長有空也可以經常和他一起做遊戲,互動.希望孩子早點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 10 # 本人不線上32

    我自己的感覺,我小時候記得十歲之前經常捱打,十歲之後就偶爾捱打,等上初中了都不捱打了,因為自己已經知道了那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能做,也懂事了。十歲之前捱打也是父母不讓乾的非幹,特別是一些再三強調的,父母嘴上說幾句根本不管用的,反正有沒什麼損失,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個月的寶寶能看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