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史記聞
-
2 # 陽臺花飛落
南明建立在富饒的南方,相對的經濟和地盤都優於李自成的農民兵和清兵
南明的失敗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自己作的,有一副大好的牌卻被對手打的稀里嘩啦。
統治者的安於享樂和朝廷內部的黨爭。皇帝不理朝政躲在後宮醉生夢死,整天就想怎麼才能有更多的女人。官員勾心鬥角比拼誰的姬妾漂亮,誰的財產多,買賣官職成為風氣民間有民謠說“中書隨地有,都督滿街走,監紀多如羊,職方賤如狗。蔭起千年塵,拔貢一呈首。掃盡江南錢,填塞馬家口”南明酒色皇帝_朱由崧
統治者的昏庸無能和官員的壓迫剝削一步步的失去民心,軍紀崩壞導致戰鬥力基本為零清軍來臨時想的就是跑路,根本沒有那個奮起抵抗,所以當清軍來襲時根本不用打為了活著哪怕是為為奴為僕都心甘情願,那還在乎投降是恥辱。也就是清軍抓人和殺人的時候費點事。
-
3 # 紅塵孤燈客
不請自來!
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回答了一部分明朝滅亡的原因。
直奔主題:
1、重文輕武的弊端
自趙匡胤建立宋朝,杯酒釋兵權後,中國開始重文輕武。
明朝繼承宋的重文輕武,採用重文抑武,文官節制武官,使得武將地位遠遠不能和文官,長期以來,使得武將心裡的長期就有怨言所在。
到明朝中後期,特別是明朝晚期,文官對武官的壓制,非常嚴重。同時,晚明時期,官員的貪汙腐敗又特別嚴重,尤其是文官群體。而南明時期,統兵之將,常常受到居朝廷中央的文官群體的盤剝和欺壓,使得上下失和,群臣不一心。
2、文武百官,爭權奪利,利慾薰心,文官愛財,武官怕死
明朝的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官員貪腐。
明崇禎時期,遼東用兵、鎮壓義軍等,大明國庫空虛,崇禎皇帝朱由檢讓群臣百官捐助,個個都哭窮,視財如命。而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從這些官員家中搜出的財富,都是數以百萬計。
南明時期,無論是建都南京的福王監國政權,還是福建的唐王隆武政權,以及最後的桂王永曆政權,都不是忙著整軍備武,北伐復國,而是爭權奪利,收斂財富。以致軍備鬆弛,缺餉少糧。
3、南明皇室不思進取,將士寒心
南明相繼建立的三個朝廷,福王、唐王、桂王,作為朱明皇室,都沒有雄心壯志,不能統御百官,上下一心,只知道苟且偷安,貪圖享樂。對內重用貪官汙吏,偏信昏庸無能之輩。對外,不能體恤將士,任用能臣干將,整頓軍備,以圖北伐。
這樣的情況下,兵將寒心,焉能還戰?
4、降將之輩的影響
1644年滿清入關後,幫助清廷統一全國的力量中,原大明降將,起到了巨大作用。特別是征戰上的平西王吳三桂、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等人,謀略上的洪承疇等人。尤其又以吳三桂和孔有德的作用尤為突出。
這些降將武力上大軍逼迫,謀略上分化瓦解,使得南明諸多將領率部而降,極大的影響了南明軍隊計程車氣和戰鬥力。
5、忠烈人物的凋零
大明督師史可法死守揚州,血戰清軍,孤立被困時,南明各路軍隊未有王師馳援,坐看揚州失陷,史可法戰死。
大明豫楚總督何騰蛟兵敗被俘,就義殉國。
大明東閣大學士、督師瞿式耜,兵部侍郎張同敞,孤守桂林,從容就義。
這些忠烈之士的隕落,瓦解了南明的抗清士氣,天命已難違。
一句話言之:非惟無盡忠鐵血將士,只因無天命人心。
(推薦大家可以看一看這部老劇《逐鹿中原》,基本符合明末史事的一部劇)
在清朝和和南明對峙時間內,南明軍隊不下百萬,尤其是左良玉部號20萬,江北四鎮總兵,還有鄭芝龍的水軍。可等清軍南下的時候,這些部隊打都沒有怎麼打,除了個別的,其他都紛紛投降。清軍南下部隊其實不多,投降後的明軍反而爆發很強的戰鬥力追殺南明,李成棟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等李成棟反正了,戰鬥力又迅速降下來了。而堅持到最後的很多反而是以前的農民軍保的南明朝廷,像李過,高一功,李定國這些之前反明的。
回覆列表
幾千年的歷史教育我們——只要吃飽穿暖,沒人會選擇鋌而走險。所謂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發動戰爭的往往是少數,但是參戰的將士大多數是無辜的。他們大部分是被法律或者非法強制徵兵,也有很多是因為實在吃不上飯了,才去軍隊中混口飯吃。當然也有很多人是為了光榮與夢想,他們才能被稱為是真正的“戰士”。在戰爭時期,骨氣的確是個好東西,但在生存面前,大部分人都不會選擇站著死。
這也正是為什麼四十萬趙軍向秦軍投降,二十萬秦軍向楚軍投降,明朝都城雖然被攻下,但是四五個南明政權曾經佔據著大明半壁江山,卻在一路敗退,最終亡國的原因。南明的部隊戰鬥力不是不強,裝備不是不先進,同時也沒有人願意當亡國奴。但是兵敗如山倒,每一位戰士都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卻有著求生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