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稀裡糊塗二兩酒
-
2 # 琳119
給你個小建議哈!
如果你確實有意照顧到所有的孩子,那麼你上課的時候從適合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出發,講仔細些,簡單點,主要是夯實基礎。你自己會累一點。其次你按照自己的分類,給接受能力好的孩子單獨建立一個群,課外加量,當然是需要家長孩子配合的,根據試卷和作業的質量判斷問題的存在,逐一解決。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家長可能又會有微詞,那麼最好就是家長會上講清楚!
-
3 # 使用者52046212792
讓學習能力弱的同學先預習,上課以中等同學的節奏為準,每次都認認真真批改作業,放學成績差的同學留下來把錯題更正完了再走,好學生讓他們多做題,做複習資料上的題,難度高的題。中等學生大多數都能聽懂、做對,實在差的學生叫家長共同教育,最差學生得及格。
-
4 # 遊戲與數學
您好,這是一個幾乎天天都會遇到的問題人人都會遇到。素質教育越是深入,學生主體性更能體現!簡單的說,就是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首先,一定要多多瞭解學生,對學生情況務必需要了熟於心,這是分層教學基礎和前提。然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課,準備多套方案,進行精準的指導和要求。最後,在兼顧所有學生的基礎上,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給學生進行輔導和鞏固。確實,如此,需要我們老師更有責任心,更需要付出和奉獻。
-
5 # 劉青萍流口常談
抓住中間部分孩子的學習進度。鼓勵學習能力強的進度可以快點,讓他們多帶動“學習困難戶”,給後進生多一些鼓勵,作業適當佈置少一些,給他學習的信心。因材施教,孩子們都有所收穫。一刀切的方式容易“傷害”一部分孩子,教學不可以不慎。建議您可以深入學習《學記》,或許可以讓您找到教學的藝術。
-
6 # 峰哥淘保
你是老師吧,我覺得學習能力都沒多大區別,差就差在沒有好的學習方式,人和人之間是不一樣的,所以思維方式也不太一樣,要找出這些人的優缺點,把優點發揚光大,和學習結合起來,我想效果是一定不錯的。就和我們一樣,現在我們學習一些東西相對說很快,就是因為我們有自己的一套邏輯,對不對?前期可能會很慢,一旦形成邏輯思維,那以後你就省不少心!
-
7 # 段子說旅遊
我在1988年秋季那個學期,做過鄉村中學代課老師(正式老師去進修了),是教初中一年級的數學,其中考試時,我帶的那個班平均成績考了第一。我記得,我的方法是三分之一時間講完課,三分之一時間點學生上黑板做題,好般差各點一個,同時做題,最後評講,有一次,課室後排坐了好多老師,看我講課,居然對我這種方法沒有做批評。我的初中年代就是這個學校的尖子生,總考第一那種。對如何教和學有自己的體會。
-
8 # 高考資源
好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求知慾的表現。因此教師有責任呵護學生的這種“好奇”心理,並從中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主動性。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我讓學生任意出一組數,教師馬上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馬上就產生質疑:為什麼會這麼快的答對,是巧合嗎?教師究竟有什麼好辦法?通過質疑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中更能集中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給學生一個探索的空間,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學、自己想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擊學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師想辦法為其提供機會,如此一來,學生的疑問也自然地產生了。
-
9 # 沒法鬧了
雖然沒有當過老師,可這半輩子一直在當學生,每個人的智力也就是你說的學習能力確實有差異甚至差異很大,不能夠強求一致。從學生的角度來講,還是希望老師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提升,都成為無愧於社會所需、家長所盼、老師所教、個人所能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
10 # 細雨鳴春
這是個值得深入思考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究的問題。因為問題本身很現實。人的學習能力有差異,自古使然。但作為教師,必須對這個問題進行剖析。首先,研究學情差異,針對學情的不同程度設計教學目標,力爭讓課堂教學內容保證全班85%以上的學生要能接受。其次,加大學生課下的分類指導,能力強的學生在作業的難度上提升,能力差的學生需要從基礎入手,加強練習。第三,做好學生的學習心理的疏導,對能力上比較強的學生要督促戒驕戒躁,對能力比較弱的學生要鼓勵,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作為教師,這項工作要設計一個週期梨花表,跟蹤研究學生,才能落實到位,當然這要付出很大的工作量。
回覆列表
首先得向這位盡心盡責的老師致敬!
每個人的學習領悟能力不同,性格各異,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從孔夫子開始,就一直在強調因材施教。道理是這樣的,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怎麼操作呢?並不是辛勤付出就一定會發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這其中還夾雜著學生個人的學習意願因素,所以從結果來看並不能真正的實現因材施教的目標。
儘管如此,但是一定要把握兩個目標,一是德育,二才是育才。如果不能德才兼備的話,那就爭取把孩子們培養成一個具備高尚品德的好人!這應該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社會導向,也是其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