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學論壇

    小人和君子這兩個詞,在先秦時期,原本指的是身份和地位。君子,意思是君王之子,身份很高貴;而小人就是指身份卑微的普通人了。

    所以說如果從這個概念上講,小人生來是小人,君子生來是君子,這樣的概率確實比較大,但也不是完全絕對。陳勝吳廣說的那句話就很明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但是,自孔子以後,君子和小人這兩個詞,被賦予了更多道德上的意義,而不再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君子和小人,也沒有確切的定義。簡單說來,有道德修養的,就是君子;沒有道德修養的就是小人。

    關鍵這個道德修養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大多數人都是善惡夾雜,很少有純善純惡之人。並且這個善惡變化,也經常就在一念之間,一念善就是君子,一念惡就是小人。今天是君子,明天就可能一念不覺,變成小人了;今天是小人,明天就可能改惡向善,變成君子可,隨時都在變化之中。

    所以從這個含義上來講,“小人生來是小人,君子生來是君子”,這句話是不妥的,因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出身關係不大,沒有什麼必然聯絡。

  • 2 # 小崔聊情感

    不是的。君子與小人不是天生就已經定位的。那為什麼有的人成了君子,有的人成了小人?

    孔子說:人的性情是非常相近的,由於習染不同才相差很遠。

    “性相近”由此推論人性原本彼此相近。孔子在這也沒有說明什麼叫作性,又相近到什麼程度。

    孔子的人性觀,應該以告子所說:無善無惡。後天的素染才是努力的重點,也是教育得意義。

    告子是戰國時人,告子持不善不惡說(即人生下來本無所謂善惡)。

    人性沒有善惡在《道德經》里老子說的嬰兒也能體現出來,老子說嬰兒是最接近道的,因為他不知道什麼善惡,很天真,像一張白紙還沒有經過素染,特別純潔。到了童年就不一樣了,因為他的天性,已經慢慢的被素染了就開始分出陰陽。下面就進入“習相遠”了。

    “習相遠”就進入了陰陽的層面,人性是因為素染而有了“個別差異”。各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養成的習慣,互有差異。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應該是“習相遠”的真實註解。這就是為何有人成了君子,有人成了小人的原因。

    但是單單瞭解這個層面還是不夠的,現實中很多君子突然變成了小人,小人有時候變成了君子。可見君子與小人是不斷在變化的。

  • 3 # 飛凡故事人生

    小人與君子的身份不是與生俱來的,完全是由三個因素形成的,所以這個鍋不能讓出生背。

    其實,我們每個人一出生都是一樣,很單純,唯一不一樣的只是出身不同。就好比好人與壞人一樣不會寫在臉上一樣,而不是一出生就已經把小人與君子給標籤化了。

    心生萬物,當你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到底想要什麼,都是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內心,在通過自己的大腦過慮,給予你什麼什麼樣的使命,傳播什麼樣的能量,到最後才付諸於行動。所以,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完全是由自己的心境先出發。

    二、環境

    人際關係錯綜複雜,一個好人如果長期處在一個不利成長和充滿負能量汙染的環境下,也會逐漸走向烏合之眾行列。因為他看到了別人是通過不擇手段的方法達到目的,所以很多人都會效仿。

    三、學習。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同件事的發生,很多人的看法就不一樣,好比十個人炒一種菜,就會炒出10種味道。每個人的思維、高度和格局不一樣,有的人會在自己成功道路學到很多東西,用實力上位。而小人卻學會了邪門歪道,用走捷徑的方法打敗別人,踩著別人的肩膀前行。

  • 4 # 第三極x

    古時就有‘性善’、‘性惡’、‘性平’三論。

    性善論是孟子提出來的,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嘛”。他說人有四心:惻隱、羞惡、是非、辭讓,為什麼有這四種心?因為這是天賦與人性,他認為天道就是仁道,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有個例子叫‘孺子墜井’,當我們看到有小孩兒掉到井裡,第一時間先想去救,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不會想到危險或報酬之類的事情。

    荀子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性惡論’的代表,書中有《性惡篇》,他認為人性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

    他說人生下來就會吃奶,會哭鬧,跟別的孩子會打架會爭吵。這些是天生的,不用教就會。所以惡是天生的,需要後天教育,將其轉換為善。

    還有一位名人——告子。告子代表的是‘性平論’,他認為:人生下來就是白紙一張,無所謂善惡,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性也是如此。

    費羅伊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

    所謂‘本我’就是本來的我。眾所周知,人也是動物的一種,既然是動物,就有獸性。本我是一種潛在的意識,也就是動物屬性,不可控,完全潛意識的我。這和‘性惡論’不謀而合,人生下來可不就是動物嗎?

    自我是經過教育與環境形成的我。也是我們處理各種事情的意識。比如,愛上一個女孩兒,如果受本我控制,你會直接把她拿下,做你想做的事。如果受自我控制,你會權衡利弊,最終決定先認識她再說。

    超我是聖人,講究完美,站在道德制高點抑制本我。

    經過這幾個理論,我認為:人生下來是動物,性惡。經過後天教育,逐漸進化成人,也就是本我,會權衡利弊,性平。最後超脫人性,達到性善的超我。

    所以,人生下來都是獸,有的會變成小人,有的會變成君子。大部分都是後天教育之功。

    心理學認為有天生的反社會人格。但我覺得,哪怕是反社會人格,也有後天教育與環境因素。

  • 5 # 沁冷墨

    首先這亇問題的提法上有點瑕疵。生孩不是父母和孩子間的契約,而是父母的單方行為。談不上未經孩子允許一說。其實就是要問沒能力撫養孩子的人,生孩子果應該?這裡指的是經濟沒能力,還是道德行為沒能力?沒說清。

    我亇人認為生育後代是人的本能,也是人類繁衍後代,社會繼續前行的需要。 也可以說生後代是人類存在並發展的必要。至於落實到亇人,一般來說,無論窮與富,無論父母能力大與小,都會生孩子。

    富人富養,窮人窮養,能力不管大小,都會把自己孩子養大,而且從歷史至今,還有句古言,即富不過三代,窮也不過三代,當然未必都是如此,但說明無論窮富,還是能力大小家庭,變化是大概率,即使變化不大,自身贖救生存也是人的本能,更況且如今社會就變化很大,社會國家也不會視之不管。

    所以說沒能力,生孩子就殘忍,不是絕對的。而且沒能力養孩子,其具體標準又是什麼呢?很多看似沒能力的,卻生了養了有能力的孩子,從此改變人生,改變家庭,即所謂寒門出俊才。其實人類社會就是從低階走向高階,從苦難走向富榮的歷史。

    如果因為低階,因為苦難,不再繁衍,讓它停弛,那麼就沒有今天,沒有未來。 所以總體上,我不贊成題目所說。當然極少數殘疾人或其它情況,確實自身都難於立世,為了減輕社會負擔,或不可能生孩子,也是無法而為之。

    至於說到一定要有好能力才能生孩子,否則太殘忍,這太苛求了,當今社會就家庭養孩子能力大小是存在的,根本無能力養孩子的畢竟太少了,再說培養孩子不僅是父母責任,也是大家庭責任,還是社會國家責任。

  • 6 # 永陽聊情感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從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當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的經歷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是天生的,更沒有什麼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說呢,小人和君子,也不是生來就是的,而是後天形成的。

    家庭因素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人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本性都是單純善良的,只是隨著後天所處環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彼此的性格和行為才會有巨大的差異。

    君子和小人在出生之初,本質都是純真良善的。但由於二者所處的家庭不同,君子的父母可能是一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飽讀詩書、都具有溫文爾雅的君子之風,那麼他們的子女後代,受到的肯定是君子的教育,在之後的人生中也多半會往君子的路上前進。而小人就恰恰相反,父母大多數是雞鳴狗盜之輩,他們的子女受到父母的影響,在之後的人生中多半也會向小人的道路偏離。

    周圍環境

    孟子的母親為了給孟子好的成長環境,不惜三次搬家,怕的就是孟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周圍不良環境的影響,從而影響孟子的人生。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小人和君子的形成,與周身所處的社會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小在賭場長大的孩子,多半賭博;從小在客棧長大的孩子,多半市儈;從小在私塾長大的孩子,多半博學。故而君子和小人的形成與周身所處環境大有關聯。

    成長經歷

    每個人成長經歷的不同,會導致每個人的性格習慣都相差甚遠。每個人的成長經歷,決定了每個人的眼界見識不同,也會使每個人的胸襟格局不一樣。有的人可能經歷較多,見識也廣,隨著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胸襟格局也越來越大;而有的人,可能經歷較少,見識短,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比較淺,可能這個人的胸襟格局就會小一些。這也就是為什麼有君子和小人之說了。

    結語

    所以說呢,君子和小人的形成不是天生的,也是受到後天各種因素的影響,才會有小人和君子之分。

  • 7 # 西邊是河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孔子區別君子與小人的第九個方面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論語·里仁》

    這就是下一句,所謂君子懷刑,而小人懷惠。君子從來是尊重法制的,這個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規矩、尺度,所以君子懷刑就是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份規矩、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這個社會的制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走路過過街天橋、走人行橫道、等待紅燈,這些看起來都會給我們生活多多少少帶來一點限制,但是這點限制讓你在一種尊重製約的前提下,可以形成一種社會默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這就是君子懷刑。

    但是小人懷惠。這個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也就是說鑽小空子、佔小便宜,一次兩次,這裡面潛藏的危機肯定要吃大虧。久而久之,這裡面有多大的隱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麼是小人呢,就是沒有大眼界,搶佔眼前小便宜的人。

    有一個小故事芬森是丹麥著名醫學家,也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位臨床醫生。

    喬治建言道:“先生,據我所知,哈里家境貧寒,您不妨請您的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請哈里,看看他會不會心動。如果他被金錢所誘惑,自然不配做您的弟子。”

    然而,芬森卻說:“謝謝你的提議,但是我不能採納。我一直很贊同一個觀點: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俯瞰別人,也永遠別去考驗人性。我雖然比哈里名望大,卻也不能百般考驗人性。他出身貧民窟,怎麼不會對金錢有所渴望?如果我們一定要設定難題考驗他,說,給你一個高薪的輕鬆的工作你幹不幹?而且答案必須是否定的。那對他來說,內心肯定是糾結的,因為他要在現實生活與夢想面前作出兩難的選擇。而他跟著我研究醫學,根本不必到那一步,我何必苛求他必須是一個聖人……”

    有一次,哈里聽說芬森當年拒絕考驗自己人性的這個故事後,老淚縱橫地說:“假如當年恩師用巨大利益做餌,來評估我的人格,那麼我肯定就掉進這個陷阱了。因為,當時我的母親患病在床需要醫治,而我的弟妹們也等著我供他們上學,如果那樣,我就沒有現在的成就了……”

    一個聰明的人,不會讓友人在自己與利益中作選擇,而是竭力創造彼此共同的利益;只有愚蠢的人,才去考驗別人的人性,然後,兩敗俱傷。

  • 8 # 邯山劉居士

    -- 小人和君子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和界限。很難準確地劃分什麼人是小人,什麼人是君子。我們這裡不妨按好人和壞人來說說吧!壞人也好,好人也好是生活狀態和習俗的形成而被一時的自我評判而認定的,每個人的評判標準是不一樣的,主要是順從大多數人的心態和評判就是好人,反之就是壞人。性格是遺傳的,行為也是遺傳的,這也就是說所謂的好壞也都會遺傳的,都是有科學依據的,也是與生俱來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真的沒有辦法來測試一個人的好壞嗎?有辦法,有個很簡單的辦法就能測試出一個人的秉性好壞。古人有一句話說:人在難處須 放膽,事在兩可當心平。這句話就能測試了。就是說一個人在難處,看他怎樣度過就可以了。假如一個人在離家很遠的地方身無分文會怎樣啊!會出現幾種。

    1⃣️有的人乞討,向行人要點零花錢和食物。這本來就是落難的無奈之舉,後來被某一個地方的人當成了發財的路子。事實是真的發財了,也榨乾了好人們的同情心。現在看來是可恨的。

    2⃣️拾荒度日,在異地他鄉落難了,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靠拾荒度日。這就是所謂的好人,靠自己勞動生存,拾荒的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寧可餓著肚子也不去乞討。

    3⃣️偷盜搶劫。這樣的人就是小人是很可怕的,落難了首先想到的就是偷盜搶劫,甚至殺人越貨。這種人骨子裡就是壞的,只是在落難的時候釋放出來了。這種性格就是與生俱來的。

    --認識一個人一定要判斷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寧可得罪好人不要得罪壞人。壞人的報復心很強的。有了細心的觀察就能判斷出好人和壞人來了。

    ——小人生來是小人,君子生來是君子是有道理的,是有科學依據的。一個小測試就可以。故意不小心把錢包掉在地上了,繼續前行。拿起錢包追上你給你的就是壞人,把錢包拿了匆匆忙忙的走了,就是壞人,這是秉性。

  • 9 # sao情的小胖子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對於好人來說壞人就是惡,對於壞人來說,好人就是惡,沒有對比又如何區分善惡?

    有人說,人之初性本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變壞了,是因為不好的環境影響到最初的善;也有人說人之初性本惡,成長的過程中變好了,是因為被好人感化了。人一出生,到底是善還是惡?我覺得為什麼要把一個什麼都不懂得嬰兒拿來做議論呢?人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後天的環境,後天的教育!

    就像我一開始說的,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萬物都是相對的,我眼中的善人,也許是別人眼中的惡人,相反也一樣。

    我有一老鄉,長的五大三粗,凶神惡煞,以前在外地是個混混,打架鬥毆家常便飯,偷雞摸狗也是順手就來,在別人眼中就是一個標準的壞人。但對他認識的人,那也是義氣豪爽,在村裡人眼裡也是三好青年,不同的人眼裡,好壞得定義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說,小人終歸是小人,君子終歸是君子又怎麼有絕對的判定。也許只能說做壞事了,他不是壞人,但也稱不上好人;做好事的,也不能說一定是好人,但最起碼也稱不了壞人吧!

  • 10 # 浩浩和湯湯

    未必。小人可能是年輕時經受了過多其他小人的背叛,要麼不自然的學上了,要麼就是吃了虧勵志做小人。君子開始未必就是,或許因為年少輕狂惹了大禍,後來變小心了。這就是社會人群的作用。當然,不排除有人天生如此。

  • 11 # 自由寫作人阿尚青子

    小人生來是小人君子生來是君子嗎?(原問題)

    拋開小人和君子定義的分歧來回答應該是簡單點兒,因為此問題比較寬泛。

    小人就是小氣之人,心胸狹隘、心存瑣碎之人。君子呢,算作與他相反吧。不排除有人就是天生專注小事兒之人,那也就說明確有天生大氣之人。

    除了很小部分之外,人還是造就於環境的。並且,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尤其他的母親。

    於是,可以這樣來說,母親是啥樣兒的,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走向。於是,簡單並且不妨武斷地說,小人是母親造就的,君子也是母親造就的。有什麼樣的母親,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因為不管偉人也好,庸人也罷,腦容量其實並無多大區別。如果一個人註定要從戰略的角度看待世界,那麼,他的戰術很可能比較遜色;如果一個人鑽研了戰術,他的戰略就不容易提高了。

    同樣的,生活中我們不少見精於節流的人,卻鮮有善於開源的人。而一個開源的高手,指望他重在節流,是不大可能的。

    從此角度看,君子和小人是兩種現象,並無中間狀態。而中間狀態的人卻事實存在,而絕大部分人確實應該歸於小人的行列——小氣之人、小肚量之人、做小事的人、瑣碎之人、滿腦袋雞毛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內向,膽小,見到長輩們也不問候,也不愛說話,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