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qingwufeiyang

    小孩內向,膽小,見到長輩們也不問候,也不愛說話,怎麼辦?孩子內向膽小並不是什麼大的問題,每一個孩子從小就是父母的縮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到眼裡,在其他時間會模仿出來。家長不必太在意孩子的言行,自己見到長輩後可以先打招呼,然後再讓孩子問候長輩,如果孩子不想問候就不要勉強。次數多了,孩子會被父母的行為所影響,你會在偶然之間發現,孩子會當面問候長輩了。

    孩子漸漸懂事後,大部分孩子都經歷過膽小,他們對事物一知半解後會覺得很害怕。就象我們覺得蜘蛛網簡直不值一提,可大多數孩子都會害怕,孩子們覺得蜘蛛網說不定會網住他們。但如果家長平常對任何事物都表現出很勇敢的樣子,孩子一般也不會膽小。也有些孩子小時候經歷過別人不經意的驚嚇,或者在電視上看到動畫片有讓他害怕的情節,一般事後孩子會變得很膽小。家長可以杜絕這些,儘量不讓孩子接觸到。平時要多鼓勵孩子勇敢,孩子就會有所改變。

    孩子內向、見到生人不愛說話,可能家長多少有一些這方面的性格。孩子很容易受影響,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出去和小朋友一起多玩,家長之間可以多交流,這樣可以改變孩子拘謹的性格。

  • 2 # 陪孩子一起成長的慢羊

    說真的,如果父母非要讓一個害羞的孩子變得開朗大方,孩子會格外痛苦的,他們經過反覆的暗示,會認為自己是有問題的孩子,從而可能會愈發焦慮拘謹,甚至是可能會產生消極的人生態度。

    如果感覺孩子內向的話,我覺得作為家長,千萬不要刻意地想讓孩子成為外向的孩子。

    雖然從心理學上來說,孩子的性格在一生中可能會出現變化,但害羞的性格往往會伴隨一生的。

    美國心理治療師Regina Pally在《反思的愛》裡特別就這一話題做過分析。她說如果你試圖把害羞、拘謹的孩子變成更“外向”的人,或者把焦慮的孩子變成更“勇敢”的人,這樣做並不是在幫助孩子。幫助害羞、拘謹或焦慮的孩子儘可能做得更好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對他們的感受保持溫暖和不評判的態度。如果這些孩子感受到父母給了他們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他們可以有這些感覺,他們就更有可能以適應性的方式應對這些情緒。對於內向的孩子來說,他們更需要父母對他們的社交困境和焦慮表達更多的共情、理解和安慰。

    如果

    只有父母表達更多的共情,給予他們善意的、溫和的支援,害羞的孩子才有可能建立起自己處理好問題的信心。

    而且,事實上,性格其實沒有好壞之分,性格只是孩子的某種傾向,外向活潑的孩子在成年後不見得就比內向害羞的人有更大的成就或是更高的幸福感。

    總之,就性格而言,我覺得尊重孩子、讓孩子做自己是最適合的方式。

  • 3 # 悶騷媽媽談育兒

    我家孩子也是這樣,以前我也很焦慮,也曾多次引導他,希望他變得開朗大方些。但是現在我不這麼想了,孩子的性格很大一部分是遺傳來的,一般情況下,家長內向,孩子也會內向的。

    孩子不願意打招呼,我們千萬不要當著別人的面說自家孩子,什麼我們家孩子不愛說啦,什麼真不懂禮貌啦,這樣給孩子貼標籤會傷了孩子自尊心。最好是在私底下跟孩子談談心,或者跟孩子一起閱讀一些情商管理的繪本,藉機教育孩子大方打招呼,勇敢表達自己。

    其實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不必著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立意識,隨著接觸社會越來越多慢慢就會好轉。內向的孩子有內向的好,他們更穩重,更專注,更善於發現細節,作為父母應該多放大孩子的優點,多鼓勵誇讚孩子,慢慢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信。

    最後,帶孩子出去碰見熟人的時候,你不妨先跟別人打招呼,主動跟別人交談,你的言行也會慢慢影響孩子。說不定哪天他就想通了,也願意跟別人打招呼了呢!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有的孩子開花早,有的孩子開花晚,還有的孩子根本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大樹。不要再給孩子貼上膽小內向的標籤,也不要管別人怎麼評價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就是獨一無二的。

  • 4 # 育兒花咪說

    孩子膽小,內向,見到也不問候,不打招呼,改怎麼辦?

     1.別輕易給孩子下結論——“他缺少自信”。其實孩子表現出的不自信是有多種原因的,也許他在眾人面前有些害羞,也許他的確有些膽怯,也許他不願意在外人面前去展示自己。但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因此,我們不要輕易指責孩子。

      千萬不要總當著孩子的面數落他,這會導致孩子失去自信。要知道,孩子的自信是需要培養的。當孩子進步時,大人要及時對他鼓勵;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要給予適當的幫助並鼓勵他克服困難。要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是培養孩子自信的關鍵。

      2.發現孩子膽子小,不要猶豫,儘快引導。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膽小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等長大了,就自然好了,因此不進行教育干預,這樣的家長缺乏敏感性。其實,如果不對孩子的膽小性格加以教育,發展下去,膽小的性格就會演變成迴避型人格。這種人格,因害怕與外界打交道而把自己侷限在自我的狹小圈子,而人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發展的。

      因此,長此以往,這種人的能力發展就會受到阻礙。能力發展滯緩、性格內向、迴避,是心理沒有健康發展的標誌。所以,對於膽小的孩子,必須要加以警惕,進行及時的教育。

      3.放手磨鍊孩子。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鍛鍊。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寶寶,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 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愛玩沙子、玩泥巴,家長應努力不去幹涉他怎麼玩。

      4.放大孩子的“閃光點”。對於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父母要儘量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強烈地反應,而應善於發現並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最膽小怯弱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許在父母看來這微不足道,但作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

      但現實中不少家長不但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勇敢,漠不關心甚至嗤之以鼻,而且經常拿別的孩子來比較,“你這算什麼,誰誰比你本事大多了”,“誰在演講比賽中拿了大獎,你連講臺都不敢上”。這些話語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膽怯。因此,家長對於膽小的孩子必須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5.樹立正面的榜樣。經常跟孩子說說英雄故事,或引導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視片,給孩子買一些這方面的書刊,讓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列舉一些他的勇敢行為,如打了沒有哭,或僅哭了一小會兒,能大聲講話承認錯誤等等。 還應注重父親對男孩性格的影響。父親多和孩子說笑玩耍,注重多與孩子談論爸爸,讓父親的形象和行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6.通過正確的訓練,讓孩子變得膽大。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或在班級裡講話,要告訴孩子,只要想好了說什麼,怎麼說,大膽去說,任何人都是歡迎的。別的小朋友能做的事,你必能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孩子有準備地邁出第一步後,及時肯定,第二步、第三步就好辦了。

    為了在客人或者長輩面前說話,可以先教他準備幾句話,準備送茶送水,演練一下。

      當客人和長輩到了以後,鼓勵他照著去做。客人的表揚,對他的言行就是一種強化。幾次之後,就能大膽應酬了。為了在班級大膽發言,可先請幾個與孩子關係較好的小朋友到家裡來,練習講小故事,一人講一個。事先幫助孩子準備一個簡短故事,講了一次,下次就會勇敢一些。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 5 # 緣生詩語

    其實內向的人不一定膽小,內向的性格與外向性格一樣,都是性格的不同表現,沒有好壞之分,家長要認同接納孩子的性格特點,不要強行改變什麼,也很難改變。

    至於膽小的問題,倒是可以隨著孩子的成長曆程、接觸的人越來越多、經常與人交往等逐漸改變的。很多時候孩子膽小是因為見到的人少,或者教養方式造成的。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過於強勢、嚴厲,或者嚇唬、威脅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而膽小;如果家長經常批評孩子,很少表達對孩子的理解、包容和喜愛,孩子會缺乏自信;有的家長還會把孩子跟別人的孩子對比,總是說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時間久了會造成孩子自卑,缺乏自信又自卑的孩子見到人也容易膽小懦弱。

    見到長輩打招呼,有時需要家長提前告訴孩子,如何與長輩打招呼的方法,有時孩子會覺得不知怎樣打招呼或者該說些什麼而導致不愛說話。另外家庭環境中人人都愛聊天、講話,彼此之間關係融洽,也會對小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樣小孩子會慢慢跟著成人習得主動與人聊天的技巧。

    所以說,面對孩子的不開口,家長要冷靜分析原因,不是簡單靠教育幾句或學習某一個辦法就能馬上解決的。

  • 6 # 同昌厚

    小孩子內向,見人不叫,嘴巴不甜,沒關係,有個偕後語叫,茶壺裝湯圓——嘴嘴不來,但心裡是有數的,不用擔心,將來讀書肯定踏實,工作也肯定行,只不過在工作中不會左右逢圓,嘴巴不利索,恐怕不受人待見,晉升恐怕也要打些折扣啊!

  • 7 # 花馭

    首先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性格,如果孩子一直都挺內向的,你也不要強迫孩子開朗起來,那會讓他很痛苦的,他是孩子,他不會偽裝。試想讓一個喜歡安靜的玩的孩子主動去和別人玩,他會覺得無所適從的,要尊重孩子的本性。

    其次不要給內向不愛說話的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他不愛說話可以理解,他不問候長輩家長需要引導,和孩子說明這是禮貌禮儀行為,作為晚輩我們也要尊重長輩,同時家長也要做榜樣,要主動向長輩問好,主動和鄰里朋友打招呼。

    最後可以多帶孩子出來玩,去和小朋友接觸,多鼓勵爸爸帶孩子玩,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時候需要寶爸多帶孩子,特別是男孩子。孩子可以從爸爸身上學到勇於探索的精神。

  • 8 # 妞兒媽

    其實見到長輩不問候,也不是內向膽小的表現。我覺得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有些還是就是慢熱型的,他們通常開始不熟悉也不想說話,但是熟悉之後,就會叫個沒完,話也很多,這個其實也不是什麼問題。覺得這個問題不必上升到特別高的高度,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吧,而且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身邊的家長也不是那種特別愛說話的人,所以孩子也會受到影響。這都不是大問題,人多性格有區別,沒必要要求每個人都是那種自來熟的。

  • 9 # 快嘴辣媽小叨

    你先主動熱情問候,帶動氣氛,然後鼓勵孩子問候。

    多帶他出去見人,習慣人多慢慢就好了。

    孩子問候之後不要太過分的誇獎,讓他覺得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行為而不是多隆重的事情,孩子問候的小聲也不要太過於責備不要讓他有太大壓力。

    每個人先天性格都不同改變要慢慢來。

  • 10 # 大美新疆a

    本人就是這樣的一個例項。從小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小時候見了大人從來不叫叔叔阿姨,家裡的親戚的也不叫,偶爾鼓起勇氣叫了了一聲聲音卻非常小,他們根本聽不見,過來索性就不叫了,那時小,家裡人也不在意,大人們也就笑笑而過了,上學在班裡也很少說話,老師叫回答問題就一聲不吭,我都懷疑我的小時候有嚴重的自閉傾向了。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高中,到了高三的時候慢慢與人交流,溝通,現在完全沒有說見到人不說話的時候了。

    我覺得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性格與個性,大人們不必太在意,多給孩子樹立信心,讓孩子覺得我表達的對,而且還能得到攢賞,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的多開口說話,還有一方面等到他大了一些必要的社交就會迫使他多開口,慢慢就會形成與人多交流的現象。

    所以小孩內向,不愛說話,膽小完全大人們正確引導就行,不必太過擔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考完試,大家有寫過試卷分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