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馬侃歷史

    清朝歷代,巔峰時期,也就是後世我們說的康乾盛世,其國庫存銀可是非常富有的,那麼我們就先分析一下,清朝鼎盛時期的國庫情況,首先來看一下康熙的時代,康熙在位期間,國庫存銀可以說並不是那麼富有,甚至可以說國庫空虛,為什麼那麼說呢,因為康熙在位時,其一、戰事頻發,軍用開支較大。其二、腐敗比較嚴重。其三、人口急劇增加。其四、貴族增多。資源分配傾斜嚴重。其五、稅法制度不健全,地方耗資嚴重等等。大概也就是以上幾個原因,但是雖然康熙時期錢不多,日子過得比較緊吧,但是為雍正和乾隆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

    那麼在康熙皇位傳與雍正的時候,給雍正留了多少錢呢,答案是800萬兩,雍正這個皇帝屬於比較會掙錢,他與乾隆交接的時候,交接給乾隆6000萬兩銀子,也就是說,雍正從當初的800萬掙到了6000萬。而後乾隆也比較能幹,後期國庫存銀量達到了8000多萬,這可以說是清朝巔峰時期的國庫存銀量了。

    後來幾任皇帝因為各種事情(戰亂、鴉片戰爭等等),國庫有增有減。到了咸豐執政的時候,又趕上了太平天國運動,在其繼位三年後,國庫只有11萬兩,可以說那時候是真的很窮,等他去世的時候,國庫的存銀真的是沒多少了。

    到了後來慈溪執政的時候,大清的國庫已經空了,慈溪老佛爺也只能靠著各國的貸款過日子,而且依舊過得很奢華,想想能有多腐敗吧。到了溥儀繼位的時候,那更不用說,溥儀退位之後,皇宮的開銷,都是靠著民國政府補貼度日。

  • 2 # 聞石愛花

    這裡要說明一下:國庫的錢不等於皇家的錢。皇家的錢由國庫劃撥。數額是定死的,超支了皇家自己解決。封建王朝也是有預算的。到了清朝末年,由於內憂外患,國庫早已虧空,而且還有嚴重的赤字。國家要辦大事都是東羅西湊。依靠貸款,出賣國家利益,還有民間融資(胡雪巖就是其中之一)。

  • 3 # 塗話春秋

    國庫是一個國家儲藏財富的地方,他即負責國家在軍事、救災、建設等專案上的錢財投入,也負責各種稅務的收入核算。所以清朝末年國庫還有多少錢,我們透過收入和支出就能大概看出來。

    在清朝後期的財政收入中,田賦、鹽稅、工商等各稅依然是財政收入的主體。雖然清末政府為了充盈國庫,提高了這些傳統稅收的金額,增加了很多新的稅收專案,但是不論怎樣去增加,國民的生產力就是那麼多,根本就提高不了多少。有人統計過,這些稅收一年下來應該在7000多萬兩白銀。

    另一個關鍵的稅收,那就是關稅。鴉片戰爭後,海關的稅收一路飛漲,從起初的830萬兩增加到1875年的1200萬兩。至19世紀80年代初,稅收更是達到3000萬兩,可以說關稅是清政府最為重要的收入來源。但是清朝海關總稅務司竟然是一個外華人,他掌管了中國的海關生殺大權。

    還有一個收入來源,就是向富商募捐。比如說胡雪巖,他在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時候就進行了集資捐贈。當時清朝聽取了左宗棠的意見派他收復新疆,但是朝廷沒有給左宗棠軍餉,左宗棠沒有辦法,就找到胡雪巖籌錢,最後胡雪巖前前後後一共捐贈了1800萬兩白銀。王熾、喬致庸、伍秉鑑等有名的大富商都被朝廷算計過。但是這些錢都是解燃眉之急的,沒有放入國庫。

    全部算完,清朝末年國庫一年的收入最多9000萬兩白銀左右。那我們再看看他的支出。

    清朝末年最大的一筆支出就是賠款。清朝前前後後簽訂了不少屈辱條約。就說兩個大的,《馬關條約》賠款2.3億兩白銀,《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這兩個一共6.8億兩白銀,加上利息10個億,雖然是分期還款但是朝廷也吃不消啊!用錢的地方太多了;平定太平天國需要錢、平定捻軍需要錢,抵禦西方列強需要錢,購買軍事裝備(戰艦、槍支、火炮等)需要錢、賑災抗險需要錢等等。這麼多的花銷,朝廷國庫的錢根本就不夠。

    有人說皇帝還有私產,私產是不能算進國庫的。如果要算,那我們看看溥儀皇帝有多少錢呢?據記載,溥儀退位之後窮的只有去賣古玩字畫度日,期間還被西方列強搜刮盤剝。新中國成立後,溥儀上交給國家的文物只有486件,其他什麼都沒有了。

    真實的記載是,清朝留給中華民國的國庫只有10個銀元和一摞摞屈辱的欠款借條,國庫實際的錢款,是一個巨大的負數。這些所有欠款,最終由國民政府賠付了。其中一部分欠款,由於戰略原因,美國幫國民政府進行了賠付。抗日戰爭爆發後,賠付陸續全部停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肱”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