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楊周彝

    人類歷史上任何文學藝術作品的發展歷程,都有後人無法企及的頂峰,達到頂峰狀態以後,就開始下滑。例如唐朝人把好詩做絕,宋朝人根本無法企及,於是宋朝人開始填詞,好詞在宋朝被做絕,元朝人只好寫小令,到明清發現小令在元朝已被做絕,於是開始寫小說。結果小說也被做絕(紅樓夢、水滸、三國演義、西遊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現代哪部小說能望其項背?),民國到現在,開始發展影視,幾十年過去,發現影視也已被做絕,接下來再發明什麼新的文藝形式,我們只能等待了。

  • 2 # 家常話

    也不是說沒有比較好看的小說,只能說現在各個範圍,領域,各種奇思異想,各種神乎奇神的文章多而又多,生活中的娛樂多姿多彩,拿它們做多比,激不起你的興趣,達不到你的要求。靜下心來,或許有不錯的收穫。

  • 3 # 田凌偉

    好看的小說並不是找不見了,之前的小說還是之前的小說,並沒有刪減!只是沒有人再寫之前的小說了吧!

    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需求也會在改變,可能不需要了,有更精彩的小說代替之前的小說!

    還有文化發生了變化,現代人的性格與理念發生了變化,所以之前的小說沒人再寫了,也就找不到了!

  • 4 # 退休升活

    不是不好看,而是沒有找到你所喜歡的。相對來說,在新時代的寬鬆氛圍之下,雙百方針的有力堅持,在文學上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小說作品出版發行。資訊量之大,多如牛毛,我們要很好的作出選擇,得到自己所喜歡的作品,確實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你認為難以看上(或找不到)所心儀的小說,那就重新閱讀過去那些"永不過時"的經典之作,中國的有,國外的更多。我覺得,《名作欣賞》、《作品與爭鳴》等雜誌,時常推薦一些作家作品還是不錯的。看這一類的雜誌,既可以縮小我們尋覓的範圍,還可以節約出不少時間。不妨一試。

  • 5 # 二月楊花

    我也有同感,當然不能絕對的說沒有好看的小說,像《狼圖騰》、《暗算》這樣的小說還是不錯的。但總的來說,現在翻開一本文學或小說期刊,真的很難找到一篇看得下去的作品。

    想起我上中學和大學的八、九十年代,小說的園地裡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爭奇鬥豔,讓人目不暇接,汪曾琪、張賢亮、李航育、阿城、張承志,……一個個特色鮮明,引人入勝。那也是一個文學特別是小說大熱的年代。我父親是搞水利的,堅持訂了十多年的《小說月報》,我基本上每期都看,後來還把一些特別喜歡的作品剪下來,訂成一本。而現在,我已經好多年不怎麼看新發表和出版的小說了,偶爾看一點,經常覺得完全沒有看下去的慾望,簡直就是浪費時間。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可能與我們的作家一味學習、模仿西方現代派小說有一定關係。

    在中國最近二三十年的文學圈子裡,馬爾克斯、卡爾維諾、卡夫卡等人的名字如雷貫耳,大家爭相效仿,彷彿不這樣就不新潮,就是老古董。現實主義的傳統和寫法被視為落伍和過時。

    這樣帶來的後果至少有幾個方面:

    1.排斥故事性。現代派小說似乎極力要與傳統小說和通俗小說撇清關係,對小說首先要寫出一個好故事的觀念很反感。小說的故事性差,或者沒有完整、清晰的故事,可讀性差。2.大量採用西方現代派的小說手法,不符合很多普通讀者的閱讀和審美習慣,讀起來覺得晦澀、怪異。3.在情節、人物性格、主題等方面模仿西方現代派,脫離我們的現實。如莫言的小說,雖然寫的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但總覺得他們是那麼陌生,沒有親切感和認同感。4.追求表現更深刻的人性還哲學主題,忽視或者不屑於關注當下的現實生活,和我們精神上的困擾和需求。從這些小說中,我們看不到現實的影子,找不到我們需要的思考,因而很難引起共鳴,很難有什麼有益的啟發和感悟。

    總之,當讀者還是原來的腸胃,而廚師卻集體轉向,做起了西餐,種種消化不良甚至厭食就不可避免。

    除此之外,有些作者心態浮躁,不靜下心來認認真真讀書,文學修養不深;不沉下去紮紮實實瞭解生活、瞭解社會、瞭解人;不深入思考;又求多求快,重量不重質,很少有人像曹雪芹那樣仔細推敲、反覆修改,像路遙那樣用生命去寫作。種種因素疊加起來,就不能理解,為什麼現在好看的小說那麼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那裡正月十五鬧花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