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雲中荷風

    王國維說,詞有三大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以西風颳得綠樹落葉凋謝,表示當前形勢相當惡劣,但在亂世之中,也只有他能真正爬上高樓,居高臨下高瞻遠矚,清晰地看到遠方,看到天涯海角盡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說明他能排除干擾,不為暫時的煙霧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勢發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鬥爭的主要矛盾。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礎。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概括了一種鍥而不捨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描述瞭如何為此下決心而努力奮鬥。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終不悔”。就是說盡管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還要堅持奮鬥,繼續前進,為了事業一切在所不惜。在這個世界上幹什麼都沒有平坦大道,要敢於創新,也要善於等待。這是執著地追求,忘我地奮鬥。

    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指在經過多次周折,經過多次的磨練之後,逐漸成熟起來,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別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會突然豁然領悟貫通。這時他在事業上就會有創造性的獨特的貢獻。這是功到事成。這是用血汗澆灌出來的鮮花,是用畢生精力鑄造的大廈。

    人生的境界也當時如此。

  • 2 # 農村旗沫

    人生的境界簡單來說可分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自然境界

    這個境界實際上應該稱為人的我行我素的本能世界。有樸素的愛,這種愛是家族式的愛,例如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家族間的恩怨情仇等等;也有樸素的恨,例如人與人間的矛盾和報復的心理等等。  一個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樣,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並無覺悟,或不甚覺悟。這樣,他所做的事,基本處於本能狀態,他的人生境界,就可稱為自然境界。簡單的說沒有經過多少修養的提升的最初境界。

    二、功利境界

    人是由動物進化來的,自然有動物的遺傳基因,但又不同於動物,七情六慾得到充分的發揚,所以做的事情大多從個人利益出發,其兼顧的也往往是小圈子的利益;因為這種人做事往往要衡量對自己的功和利去做;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所做的事往往客觀上對他人也會帶來有益的結果。  一個人可能意識到他自己存在的重要性,而為自己做各種事,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一些事,其客觀上有利於他人,可其動機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種事,對於他,是從功利的角度出發。

    三、道德境界

    簡單的說就是能放眼社會、放眼世界的心態,他把社會整體的利益看的遠遠高於個人的利益,他為社會工作不計得失和報酬;只有社會的很好發展,才有個人的前途 ,他是社會的一員,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他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正是有這種覺悟,使他能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正如儒家所說,他做事是為了“正其義不謀其利”。他是一位真正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嚴格的道德意義的道德行為,他所做的各種事對整個社會都有道德的意義。所以他的人生境界,就已達到了道德境界。

    四、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所謂“天”就是宇宙,所謂“地”就是指地球。達到這種境界的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全人類,他認識到他做事是為了全人類的發展和幸福 ,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他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有這種覺悟,使他能為宇宙的利益全人類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他知道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的做他所做的事。這種覺悟為他構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所說的天地境界。

    四大境界,一級比一級高。所謂境界,就是人的思想修養,有多少仁人志士為了全民族的利益而甘願犧牲小我成全大我,成全無數人們的利益,古往今來皆有之;“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古人這樣的寫照;黃繼光、邱少雲、劉胡蘭、雷鋒等等人物就是這種高境界的典型人物。  聯想到某些人甘當社會的蛀蟲,肆無忌憚的拼命貪汙、大肆揮霍、大挖社會的牆角,甚至充當出賣人民的間諜,成為不齒於人來的臭狗屎。其境界之低,只停留在功利境界或自然境界的水平。

    社會的進步,最主要的就是思想境界的提升;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就是人們的思想境界高度提升的表現;而動亂不斷、貧富過於懸殊則根源又是思想境界降低的結果。

    注:文章摘自儒學大師馮友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花仙》裡攻擊力最弱的花仙精靈王是哪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