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化凡居

    物體分割到超出已知觀測的程度,或許會到達能量狀態,分割的形式類似於計算圓周率,如果它能被算盡,說明物體分割到最終就是無,但目前已經算到了10萬億位尚未到達盡頭。

    另一個角度說從無到有,在道德經中,老子闡述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逆推回去,看似一可以代表有,道可以代表無,實際上萬物到了三之後才生成,在“二”時,恐怕還是個陰陽性質的抽象屬性,這個變化理論上可逆,但目前缺少方法。

  • 2 # 國風文化小棧

    1+1才等於二。但是,0+0始終等於零,只要是物質,就永遠不可能分隔到無,人類現知最小的物質粒子叫夸克。在質子之下。而且,科學家們始終相信,小如夸克,也是有某種更微小的粒子組成的。絕對不可能無中生有!

  • 3 # 熱布巴拉

    任何物質無限分解下去它始終存在,只不過是人的肉眼不可見,或者是量的變化引起質變,原本這種東西由於某種條件加持,變成另一種東西了。

    所以說不是不存在了,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道德經裡有“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我的理解是這個”有“就是老子認為組成世界萬物的基礎物質,按照道的規律來生出萬物。

    為什麼又說”有生於無“,就是我上面說的質變的觀點。基礎物質,可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它透過變化,變成我們能看見能理解的物質。

    道德經有些內容說的有點玄,但是歸根結底還是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以上是我的拙見,供參考,也期待大神更精彩的解答。

  • 4 # 海上小導演

    物質能不能無限分割?物理學和哲學領域辨析了幾千年,每次突破都是人類的大進步。

    做物質分割前,首先要確認物質的組成,進而來判斷可分不可分。

    1905年,愛因斯坦驚豔的論文,無可辯駁地宣告了原子的客觀存在,將物質的組成推進一大步。

    接下來的量子力學,用實驗證明,物質不能無限分割,低於普朗克長度的值,沒有任何物理意義…

    問題結束了嗎?並沒有!

    弦理論認為組成世界的其實是一條條震動的弦,分割物質的邏輯又變了……

    當科學走到極限的時,如何解釋世界,就是哲學的王國了。

    古典哲學觀點,多是反對原子論,支援無限分割的,典型代表是莊周和亞里士多德。“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既是哲學,也是數學。

    一粒沙能否分割?推進下去分解成兩個問題,一是識別能力,二是物質構成。

    藉助再多的外部條件,人類的識別能力總是有極限的,從檢測的角度,小到測量門限之下就沒有了實際意義,也沒有所謂的無限分割。

    物質構成更重要的問題並不是什麼組成了沙粒,而是這些組成物質最初是從哪裡來?是創世神的賜予,還是大爆炸理論的從0到1?

    無論哪一種,物質的本質都超越了我們今天的理解,去分割,去逼近極限的過程也是從內部來了解世界的過程。

    我期望繼續去分割那粒沙,總有一天我們會完整認識到它的構成,它的由來。透過它認識了整個世界,去回答那個終極問題,“是不是無中生出的有”!

  • 5 # 宇宙探索

    不會,一直分割下去的話,最終會終結於一個界限:普朗克長度,也就是有意義的可測量最小長度單位,約1.6x10^-33釐米,相當於一個質子大小的10^22分之一。說白了,任何小於普朗克長度的單位都沒有意義!普朗克長度是由普朗克常數,光速和引力常數決定的!

    普朗克長度的存在意味著任何物質都不可以無限分割下去,這與數學概念並不一致,純數學考慮,任何再小的數都可以被無限分割下去,一直到永遠,因為根本不存在最小的說,但現實和物理上存在最小的長度單位!

    所以,物質不能無限分割,同時無中生有與“物質能不能無限分割”也沒有多大關係!我們所說的無中生有通常是指宇宙大爆炸,起源於“無中生有”!萬物起源於無,當然這裡的無並不是絕對的什麼都沒有,那裡仍舊有不斷的量子起伏上演著,各種虛粒子隨機瞬間產生消失!

    而《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看起來更想是對宇宙起源的一種認知,從哲學層面的認知!

  • 6 # 微微風雨走

    用樸素唯物主義去思考如今的客觀世界就是幼稚的思維,如今的客觀世界是理論化的世界,用實踐理性已經很難理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橋香園過橋米線怎麼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