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學舟

    “遊戲成癮”是2017年底,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設立的一種疾病,歸類為精神疾病。在2018年新更新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9項診斷標準,以幫助精神科醫生確定患者是否對遊戲產生依賴。[1]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釋出新版《國際疾病分類》,“遊戲障礙”,即通常所說的遊戲成癮,被列為疾病。[2][3] 2019年5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列為一種疾病。

    診斷標準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世衛組織表示,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縮短。[3]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一般要滿足其中5項,才可考慮後續判斷。

    完全專注遊戲;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即使瞭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時間;

    透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1]

  • 2 # 賤賤的遊戲君

    電子遊戲癮可以是一種獨立的行為綜合徵,也可以伴發其他的精神疾病。主要的表現為:(1)患者由於長時間沉溺於電子遊戲,欲罷不能,難以自控,出現不自主的手指敲擊鍵盤、滑動滑鼠的動作或想象遊戲內容,睡眠節律紊亂,過度興奮,能量大量釋放以致不能維持睡眠週期,一旦停止電子遊戲活動時便不能從事任何有意義的事情。(2)心理方面患者一旦停止電子遊戲活動便會產生玩電子遊戲的強烈渴望和衝動,邏輯思維活動遲鈍,對現實生活有一種疏遠感,喪失自尊,自信等臨床表現。回到現實中的痛苦體驗,促使再次返回到電子遊戲娛樂中以擺脫巨大心理的壓力。

    “遊戲癮”有幾個明顯的徵兆: 每天上網超過8小時以上。且越來越長,無法自控、特別是晚上,常至深夜; 行為反常,遊戲成癮的青少年不僅會有視力下降、生物鐘紊亂、神經衰弱等生理特徵,逃學、廢寢忘食、不與人交往,對人冷漠、暴躁、關機後急躁不安; 經常在網上與陌生人聊天、通電話、約會等; 有說謊隱瞞上網的情況及程度等行為; 寧肯借錢上網或甘冒一定危險。

  • 3 # 使用者8664621310814

    現在的手機電腦網路裡上足了遊戲軟體,方便青、少年兒童,包括那些遍佈全國的留守孩子、一線精英的孩子…陷入手機遊戲毒品的毒害,遊戲毒梟注入毒品於遊戲,以大發血腥財!手遊這種毒品會使人很快上癮,每天吸取你的健康、精力、時間、金錢…,慢慢讓你變差,讓你懊悔暴躁易怒,親情變仇敵、六親不認,讓你頹廢沉淪不能自拔,喪失鬥志,喪失進取,以致患有網癮等精神疾患,並以其特有形式危害社會!

    被禍害成網癮的青少年多發抑鬱症,易激惹、言行衝動暴躁、情緒易失控、生活懶散拖拉、對學習生活失去興趣等。2018年初世界衛生組織就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遊戲毒品毀掉孩子一生毀掉一個國家的未來是很簡單的事,這應引起國家全社會 和所有家長高度警惕和重視,每一個有良知的華人都不希望看到祖國的未來是大量的網癮精神患者!!

    手機遊戲網路遊戲和鴉片毒品並沒有什麼區別,制販者都是讓你成癮以謀取暴利。毒品是從身外進入身體,刺激你分泌內啡肽讓你爽讓你成癮,電子遊戲是透過感官刺激你自己分泌內啡肽,也一樣讓你爽讓你成癮。一個人正事做完了,吸鴉片爽一下,上癮了絕對要吸。另一個人無聊了,打遊戲爽一下,上癮之後不分白天黑夜拼了命的玩那盤,滿腦子時刻都是遊戲。兩者在本質上和危害上沒什麼區別,都殺人於無形的毒品。在網際網路你打遊戲有得到什麼嗎?得到了爽一下的滿足,你抽鴉片也是一樣。但是滿足過後呢?鴉片讓你傾家蕩產毀掉一生,遊戲最終也是把你毀掉。為了千千萬孩子,每個人都有義務在道德輿論上抵制它,並呼籲國家嚴厲打擊取締它,剷除手機遊戲、網路遊戲毒瘤,不然它對國家、民族和所有家庭都禍害無窮!

  • 4 # WUshiik

    影響到正常生活 吃飯也玩 為了玩遊戲通宵達旦的那種 生活如此豐富多彩 遊戲僅僅是娛樂方式的一種 別讓遊戲佔據了全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生如何安排每天的英語學習時間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