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營養治病

    你好,大唐盛世,國泰民安,鬥雞作為一種娛樂活動開始盛行,上至皇帝親王,下至平常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無不以鬥雞為一種時尚。《東城父老傳》有記載。

  • 2 # 迎陽而生

    鬥雞遊戲起源於亞洲。

    親王、大臣們都非常喜歡鬥雞,他們不光要比金錢權利,有時還要靠雞爭口氣才行,甚至於因為鬥雞而引發皇室矛盾,也是常有的事情。

    鬥雞時使用的是專門的雞種——鬥雞。它是一種以善打善鬥而著稱的珍禽。中國是世界上馴養鬥雞的古老國家之一。

    唐朝喜歡鬥雞,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統治階級以此作為尋歡作樂的方式而大力提倡外,因養鬥雞,藉此作為步入仕途,獲取榮華富貴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當時不少人靠玩弄鬥雞而步入仕途,躋身於富貴階層。

  • 3 # 長河漠煙

    唐代鬥雞盛行,應該和盛世有關吧。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繁榮、國力強大的一個朝代,且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朝代。盛世穩定,經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娛樂活動自然就會豐富,除了詩詞歌賦,配樂演唱這種高雅的藝術之外,像鬥雞這種民間,甚至不止民間的娛樂活動就應該很普遍了吧。茶餘飯後,閒暇之餘,玩鬥雞,看鬥雞也是熱門活動,像今天的廣場舞,很流行,很熱火?!而且這種活動也簡單、方便,門檻低,入手快,趣味多,大約如此吧。

  • 4 # 想減肥的豬仔華

    唐朝的皇帝大都喜歡鬥雞,不但是唐玄宗,像敬宗、文宗、宣宗等都喜歡觀賞鬥雞。至晚唐時,懿宗和僖宗不但喜好鬥雞,還愛好鬥鵝。《資治通鑑》記載僖宗是:“上好騎射、劍槊、法算,至於音律、蒲博,無不一精一妙,好蹴鞠、鬥雞,與諸王賭鵝,鵝一頭至五十緡。”

    鬥雞從宮廷傳向了民間,在老百姓中也很流行。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為了在鬥雞中取得勝利,人們還發明瞭許多鬥雞的技巧,除了前文已經提到過的“金距”之外,還有“花冠”、“芥羽”、“狸膏”等。“花冠”是指在雞的雞冠上戴上紅綢做的裝飾品,但是它並不僅僅是用來作裝飾的,還具有保護作用,因為在鬥雞時,雞冠是對方攻擊的主要部位之一。“芥羽”是指在雞的翅膀上塗上芥末粉,雞在戰鬥時必定會振動翅膀,這樣,扇出的芥末粉就會迷住對方雞的眼睛,從而削弱它的戰鬥力。“狸膏”則是在“花冠”和“芥羽”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它需要在對自己的雞進行攻擊技巧訓練的同時,再進行一種特殊的訓練,即讓它們適應狐狸的氣味。雞最怕的是狐狸,一聞到狐狸味,馬上就會變得六神無主、驚慌失措,所以在被訓練雞的場所要長期放置用狐狸肉煉製出的一種油。開始時,這些雞會寢食不安,恐懼躁動,但是時間一長,它們就會習慣了。等到比賽開始之時,雞的主人會在己方雞的頭上略微抹上一點狐狸油,氣味雖然輕微,但對方的雞由於平時沒有受過這方面的訓練,對它特別敏感。這樣一來,兩隻雞剛剛上場,己方就已穩穩地佔據了優勢。

    從以上這些層出不窮的鬥雞技巧來看,唐代的鬥雞之盛行已經到了空前絕後的地步。《東城父老傳》中也提到唐朝許多親王世家、外戚家、侯家都因為買雞而傾家蕩產,都城中的男女老少也都以弄雞為事。大家都沉迷於鬥雞,不務正業,就必然會對社會的發展造成負面的影響。當時一些頭腦清醒的知識分子都對這一社會弊病進行了抨擊。比如中唐時的詩人王建在《春日午門西望》一詩中寫道:“百官朝下午門西,塵起春風過玉堤。黃柏蓋鞍呈了馬,紅羅系項鬥雞回。”這首詩生動地寫出了百官們一下朝便浩浩蕩蕩、一路風塵趕去鬥雞的情景,其中不乏諷刺意味。大詩人李白更是專門寫了一首《古風》抨擊鬥雞現象:“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雲開甲宅。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幹虹霓,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蹠。”一個鬥雞的車隊竟然使得路上其他行人都提心吊膽,可見其氣勢之大,派頭之足。除此之外,李白還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一詩中寫到:“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明確地表示了對鬥雞者趾高氣揚的氣勢的蔑視和憤慨,可見李白對鬥雞這一社會弊端的深惡痛絕。

    然而少數知識分子微弱的聲音並不能使人們擺脫對鬥雞的迷戀,鬥雞之風依然不斷蔓延,它貫穿了整個唐代,並且延續到了五代時期。

    後蜀花蕊夫人《宮詞》說:“寒食清明小殿旁,綵樓雙夾鬥雞場。內人對御分明看,先賭紅羅被十床 。”鬥雞在後蜀宮廷中盛行,而宮人們乾脆來個一賭輸贏,而且賭注特別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引導孩子用積極的方式獲得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