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Zhongchu陳志偉

    這是因為古代人對於自然和對神靈的敬畏,這些敬畏總結起來就是人的行為要順應天意,不可以違背或者述逆上天的指意,而立秋之後春分之前是樹木凋零百草枯萎的季節,這時候處決死囚犯才能順應自然肅殺的天意。

  • 2 # 金兔歷史

    秋後,指的是秋分之後。

    在古代,一般的死刑犯都是在秋分之後、冬至之前行死刑的,即所謂的秋後問斬。

    當然,如果是犯了謀逆之罪,或者是奴隸殺主人、部曲殺主,都可以立即處死。

    古代的囚犯為何多是秋後問斬呢?

    第一,秋後問斬是順應天時的體現。

    西漢時期,董仲舒提出了一套天人感應的迷信學說。他認為,天有四時,王有四政,君王的慶、賞、刑、罰四種行為需要和春夏秋冬四季相對應,基於這樣的觀點,董仲舒認為君王應該在春夏行賞、在秋冬行刑。

    古時候,因為科學文化落後,人們不能合理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某些奇特現象,所以他們就認為人類和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之間存在著一個支配萬物的造世主,不管是災難還是豐年都是這個造世主賜予的。

    所以人們的一切行為都要順應天時,而古代的司法者發現,春夏之間草木茂盛,秋冬之際則草枯葉落,因此,司法者認為,只有在秋天處死罪犯才符合宇宙的秩序和法則。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而經董仲舒這麼一搗鼓,漢武帝就將秋後問斬納入漢代的律法之中,此後歷朝歷代都有類似的規定,都定於秋後問斬。

    第二,秋後問斬還考慮示警作用。

    刑罰的存在,除了懲罰罪犯之外,還有一個殺一儆百的作用。而春夏兩季,人們都在忙於耕種,哪有空閒時間出來觀看行刑?

    唯有秋冬季節,人們才比較空閒,官員們才方便組織百姓們觀看行死刑,而這樣,行死刑才能起到一個殺一儆百的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喜歡郭冬臨嗎?你如何評價郭冬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