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皇帝不是最大嗎,為什麼有將領反叛他手下計程車兵還聽他的
4
回覆列表
  • 1 # 淡197241424

    隨著君主制度的演變,有遠見的君主總想將軍政大權獨攬於一身,即使做不到,也要透過帝王之術的制衡將政權牢牢地掌握。因為很早時候大大們就已經明白: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道理。歷代皇帝登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儘可能的中央集權。

    最初是使用兵符,即是皇帝和統兵大將各持一半,只有當兩塊兵符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調動兵馬。後來是天子直接掌控常備軍,有戰事徵召府兵,這樣將領平時是沒有兵權的,只有戰爭時將領才能獲得統兵權。這就是府兵制。還有就是監軍。皇帝派將軍統領部隊外出作戰,但軍隊是國家的,軍權是皇帝的,為了讓將軍合理使用軍權,又不至於幹些出格的事,皇帝一般要委派人員(多由宦官兼任)出任監軍,隨軍行動,監視將軍的用兵許可權,一旦超出了皇帝授權的範圍,監軍是有權罷免和羈押將軍的,甚至有權臨機處置。

    在三省六部設立後,統兵制度得到了完善,此後一般都是兵部掌握調兵的權力,將領掌握統兵的權力,要調動軍隊必須有皇帝給兵部聖旨,然後由兵部派兵給將領,地方駐軍高階將領定期更換,該制度還一直沿用至今。

    當然,即便做了很多防範,將領仍然有反叛和做大的可能,如唐代的節度藩鎮。但整體來說,還是趨於制衡的。一句話:軍權在誰手裡,誰就是實際意義上的皇帝……。

  • 2 # 阿慧說娛樂

    其實每個朝代的皇帝管理兵權的方法是不一樣的,主要就分成以下幾類。

    其一那就是戎馬一生,征戰沙場的開國皇帝或喜歡打仗的皇帝一般都是自己掌管兵權的。比如宋太祖趙匡胤

    其二,那就是用文官掌管軍隊。比如說宋朝重文輕武,宋大臣范仲淹就掌管過軍隊,但是每次打仗都不怎麼地。

    其三,那就是用武將來掌管部隊的,比如說漢唐時代,十分尚武,所以在軍中擔任職務的都是武將出身,比如李廣,尉遲恭,秦瓊等,這也是比較普遍的。

    其四那就比較討厭了,那就是不斷地派出宦官去節制部隊掌管部隊,最出名的應該就是明朝的各種宦官亂權,這種掌管兵權的方法最差,而且十分惹人討厭。

    其五,那就比較特別了,就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時,保留少數民族的部落特性,著名的清朝就是以八旗制度,皇帝之下設封親王,其實清朝的親王分很多種,其中掌管八旗兵的就是八個鐵帽子王,他們長時間的駐紮在關外。這一種是中國曆朝歷代比較少見的。

  • 3 # 小馬侃侃談

    所謂兵權,就是將帥統率三軍、調動軍隊的權力。將帥如果失去了這個權力,就不能指揮軍隊。

    古代的兵權主要是兵符,一般將都只有一半兵符,只能管理和訓練士兵,無權調動軍隊,要出兵打仗之時皇帝才會發下另半塊兵符,合二為一之後將領才能統兵外出。

    有戰爭時,將領出徵一般家眷是不會帶的,包括一下下屬、士兵的家眷都會留在皇城裡,目的就是防止將領在外面造反,所以這就是以人質的方式來控制兵權。像西漢時期,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兵匈奴時,漢武帝覺察他有異心,就把他的一家老小全部殺掉,最後果不其然他投降了匈奴。

    還有就是控制糧草,將領出兵打仗,糧草是很重要的,一般出征糧草只安排兩三個月的,打仗也是為了吃的,所以糧食不足就限制了將軍的造反行為。而且出征打仗,皇帝都會在軍隊安排一個監軍,防止將領在外有二心。

    還有像一些常年駐守在外的將領,他們都是手握一方軍政大權,這也是最容易造反的人,這樣皇帝一般會把他的家人留一些在京城,當作人質在身邊看著,防止將領生出二心。就像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就是留在京城做人質。還有像楚喬傳裡面的燕洵也是如此。

    還有一種控制兵權的就是將兵分離,也就是平時帶兵的將領有管理權卻沒有出征權,出征的將領有統兵權但沒有平時的管理權。這種就是防止將領和士兵之間關係過於親密,士兵只知道聽命於將領,不知道聽命於帝王。例如有名的楊家軍,岳家軍等,皇帝雖然允許他們的存在,但是心裡卻始終不會放心。

    關於管理兵權的最典型的,就是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了。

  • 4 # 南方有詩經

    用虎符來控制兵權,國家的大將軍拿虎符的一半,然後皇帝拿虎符的另一半,如果皇上要發兵了,就會將自己的一半交給元帥,帶兵將領看到完整的虎符後才會出兵。

    (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將帥和皇帝各一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1年的馬自達6建議入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