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鳳舞九天yjl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的書法在張芝和王羲之的基礎上又有創新,稱為“破體”,又叫“一筆法”。 王羲之和王獻之的筆法不同之處在於,羲之把筆從外往裡轉,于右任、啟功、溥心畲的筆法也是這樣;王獻之則是兩邊都轉,這裡可以稱之為“公轉”與“自轉”。

  • 2 # 林風澗泉

    我個人看王獻之於他父的書法根本就不是一條路,筆法、風格從根本上就不同。打個比方王羲之的書法是迪斯科而王獻之的則是扭秧歌。比方不太形象,就是說王羲之的書法技巧太多太複雜而王獻之的書法技巧相對要少 了,為什麼前人不建議剛開始習書法的人習王羲之的 ,只要有學習經歷的或者有一定書法水的下過功夫的才知道書聖的難學,太難了,時不時的想打退堂鼓。

  • 3 # 脕雨書畫

    王獻之與王羲之在書法史上被稱之為“二王”,他們的書法在表現方法上有許多相似之處,畢竟王獻之的書法是繼承他父親王羲之而來的。“二王”書風在大體上是一致的,但是又有一些區別。

    王羲之的書法是從其老師衛夫人和前輩鍾繇以及前代的章草發展整理而來的,形成了自己的流美的行書筆法。在表現上比章草的字字獨立更進一步,可以在字與字之間連筆,大小隨意佈置,更能抒發自己的感情,比如“喪亂帖”“蘭亭序”就是他的經典之作。再有就是在運筆的方切筆法和轉折處的方轉筆法用得比較多,是相對規矩的。當然王羲之的筆法非常豐富,八面出鋒,圓轉方轉都有,只是方轉內掖的多一點而已。

    王獻之是繼承王羲之而來的,在王羲之各路筆法中更是把圓轉狂放的一路發展起來了。因為王獻之喜歡寫“一筆書”,一行字從頭寫到尾筆筆相連,字字相連,所以看起來很有氣勢,一氣呵成!把今草放逸的一路發展壯大了。因為書寫是轉折的地方以圓轉代替了方轉,所以形成了一種外拓的力量,更具有跌宕起伏之意。當然,王獻之也有內掖的筆法,不過是用的少而已。

    因此,王羲之和王獻之的表現方法主要區別在於,一個是以“內掖”筆法為主的秀美書風,一個是以“外拓”為主的筆法的“外拓”的放逸跌宕書風。後代各有繼承與發展,王羲之的繼承者有趙孟頫等,王獻之的繼承者有米芾等。

  • 4 # 大中華傳統文化倡導人

    真書:王羲之第一 王獻之第二

    行書:王羲之第一 王獻之第二

    章草:王羲之第一 王獻之第二

    草書:王獻之稍好,王羲之稍次

    王羲之尤善 楷行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王獻之工草隸, 幼時學書,羲之曾嘆曰:‘此兒後當復有大名。

  • 5 # 書山衛士嶽明堂

    從文化的發展到字的演變及書寫工具的變化,當今我們只是怎樣才能更好的傳承做不懈努力!當我們還在摸索和探討中學習時,一切僅是一知半解時,怎能對先師的墨寶進行評說,自己都顧不耒,有什麼資格及水平去談論別人,更何況自己是業餘愛好者,耒評論專業書畫家!既是有人在評,更是不知天高地厚!

  • 6 # 麓風軒

    概括地說,王獻之的書法與父親王羲之的書法在表達手法上有以下三點區別,舉例說明如下:1、王羲之用筆內擫,王獻之用筆外拓

    王羲之用筆內擫收斂,筆致緊斂,骨俊神安,所以森嚴而有法度;王獻之用筆外拓而開闊,所以舒朗而更加多姿。

    舉例說明:從《晉 · 王羲之 · 憂懸帖》(上圖)、《晉 · 王獻之 · 承姑帖》(下圖)的兩個“憂”字上可略見一斑:

    2、王羲之行書和小草都偏向於字字獨立,偶有連線;在王獻之的作品中,增加了大量的筆畫連線甚至“一筆書”,更有連綿氣勢。

    舉例說明。如上圖王羲之《十七帖》區域性與下圖王獻之《諸女帖》相比,可以很明顯區別開來:

    3、從風格上講,王羲之書風始終堅持“中和之美”,王獻之則更多“個性飄逸”

    舉例說明:《晉 · 王羲之 · 成都城池帖》“是”字草書(見上圖)筆畫雖然也張揚,但比例始終和諧適度;再看《晉 · 王獻之 · 桓江州帖》“是”字草書(見下圖)則一筆大甩尾,又如捲起驚濤駭浪,爆發力十足。

  • 7 # 心是蓮花開520

    羲之與獻之作為父子其書法在藝術層次上幾乎不分伯仲,從風格上來說羲之的筆法嚴謹而又豐富,情感真摯而微妙,率性而行!而獻之的筆法自然、流暢、簡潔、明瞭,自由自在!讀其意,悟其精足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三國殺》的武將“神趙雲”和“神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