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晝錦還鄉
-
2 # 南山劉向雄
顏回和曾參都是孔子的弟子,孟子則自稱"私淑於孔子",也就是自學孔子以成儒。
但後世還是將此排成一個譜系:孔子——曾參——孔伋(子思)——孟子,子思和孟子也合稱為"思孟學派"。
-
3 # 山登絕頂16
孔子是曾子(參)和顏回的老師,曾參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孫子孔伋(子思)又是曾參的學生,孔伋又是孟子(軻)的老師,孔伋把儒學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曾子(參)著作《大學》、《孝經》,他的《大學》講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孝經》論述以孝為本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寶貴的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的思想道德修養。後世儒家尊曾參為“宗聖”。
我們所說的四書五經都是儒學經典,其中的五經為《詩經》《尚書》《禮》《周易》《春秋》,《春秋》乃孔子所著。孔子是集華夏古文化之大成者,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是汲取商周前的文化營養,爭對春秋時的現實亂象,創立了包括哲學、政治、倫理、道德、教育的學說。孔子身逢亂世春秋時代,諸侯爭霸,世道衰微,社會亂象頻發,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候國逃跑流亡不能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才著作《春秋》來倡導道義,上明堯舜禹三王之道,下辯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褒揚善行,譴責邪惡,推崇賢人,鄙視不肖,使亡國復興,補救弊端,振興衰業。作《易經》十翼,推演事物變化的因果關係和執行規律。定《禮》以經紀人倫綱常,規範社會公序良俗。著作《尚書》以用來指導政事,穩定社會。
四書為《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中庸》是孔子的孫子孔伋所著,孔伋(子思)發揮了孔子“中庸”思想並使之系統化,成為自己學說的核心,中庸講究做人做事不偏不倚,要符合客觀規律。
《孟子》一書乃孟軻和弟子們所著作,書中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記載了孟子的治國理政思想和政治策略。
-
4 # 四維正邦
年齡關係(按先後排列):孔子(前551_前479),山東曲阜人,春秋末年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後人尊為“至聖”。學術思想核心_“仁”、“愛人",即仁者愛人。《》顏淵(前521_前490),春秋末魯華人。名回,字淵。孔子學生,後人封其為“復聖”。《》曾子(前505_前436),春秋末魯華人。名參,字子輿,以孝著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被後人尊為"宗聖”。《》孟子(前372_前289),戰國時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晚於孔子約107年。名軻,字子輿,山東鄒縣人,被後人尊為“亞聖”。孟子的學術思想:①於己_養浩然正氣……;②於統治_“仁政”,“民貴君輕”……;
綜上聽述:孔子與顏回、曾子在學術上是師承關係;孔子與孟子在學術上是繼承關係。
回覆列表
孔孟顏曾指孔子、孟子、顏回,曾參四人!孔子是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在古代學習文化是統治階層的專享,孔子打破常規,把教育平民化!他的學生不分階層,只要喜歡學習,都可以拜他為師!因此,孔子一生有三千多學生,而最出名的有七十二人!顏回與曾參是其中的佼佼者!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評價他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一個“賢”字,足見孔子對顏回的器重!可惜顏回三十歲不到,就去世了!孔子聽聞顏回去世的訊息,痛哭流涕地道:“天喪予我!”,可見孔夫子對於顏回的深厚情感!
孔子比顏回大三十歲左右,但是兩人卻是無話不談,他們之間和諧的師生關係成為後世的楷模!
曾參亦是孔子的學生,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人物,對儒家思想的發展與傳播作出巨大貢獻!雖然顏回是孔子最欣賞的學生,但是英年早逝,無法繼承孔子的衣缽。而曾參在孔子去世之後,到處講學,宣傳孔子的思想!連孔子的孫兒子思都是他的學生!曾參的一些重要思想觀點,如慎獨,孝道等對今天仍然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孟子是孔子孫兒子思的學生,他是戰國時期的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他發展了孔子的“仁義”學說,更加詳細地提出“仁政”思想!《孟子》一書,是他思想最好的體現!其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貴君輕”等思想,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社會的發展!
由此可見,孔子是顏回,曾參的老師,曾參是顏回的學長,是孟子的祖師。孔子是孟子的曾祖師!
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儒學是官學,孔子被譽為萬世師表,享受特殊的地位!北宋年間,孔子被封為衍聖公,他的後代享受崇高的帝位,形成了中華第一家族――孔家!孔家每年都要祭祀,有時皇帝也去孔府祭祀孔子!起初祭祀的時候只有孔子一人牌位,後來,朝廷覺得祭祀孔子一人似乎太“孤單”了,於是就有了陪襯!而孟子,顏回,曾參就進入了陪襯的序列之中!孔家祭祀時,三人的牌位也在其中!於是,四人就永遠“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