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相隱藏館
-
2 # Gurunding
OK,我們言歸正傳。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頗受人關注的朝代,以大統一王朝而言,也是繼秦朝後的歷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國現存並申遺的京杭大運河基本上延續了隋煬帝所開挖的大運河,加上後來歷代王朝的疏通與改良,形成了現在我們人所共知的京杭大運河。
那麼,在有關於隋煬帝徵發勞役修築大運河時,損失了有多少人呢?
有人說,隋末的戰亂很大一部分就是隋煬帝的好大喜功(三徵高麗)、勞民傷殘(挖掘大運河、修築宮殿等),使得民間民不聊生,人們紛紛造反。
但是,我卻很驚訝的發現,在史書中關於隋煬帝徵發勞役挖掘大運河的人數記載確是少之又少,有記載的也是在唐末時期出現的兩本小說野記,因此在暫且不論真偽的情況下,我們來談談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
一、唐末韓偓所著《開河記》(該書成書時間及作者有爭議)。詔發天下丁夫,男年十五已上者至,如有隱匿者斬三族。帝以河水經於卞,乃賜"卞"字加"水"。丁夫計三百六十萬人。乃更五家出一人,或老,或少,或婦人等供饋飲食。又令少年驍卒五萬人,各執杖為督工夫,如節級隊長之類,共五百四十三萬餘人。.......................時叔謀開卞渠盈灌口,點檢丁夫,約折二百五十萬人。其部役兵士舊五萬人,折二萬三千人。工既畢,上言於帝。 摘自《開河記》上述引用的段落大意是:隋煬帝下旨徵發天下所有年滿十五週歲及以上的男子去開挖一條叫做“卞渠”的運河(大運河的某段),共徵得三百六十萬人;每五家出一人(在沒有出勞役的人中選一人,或是老人,或是未滿15週歲,或是婦人)用來沿途供給飲食;撥士兵(應該指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所組成的軍隊)五萬人;上訴三類加起來共計有五百四十三萬餘人。
到了“卞渠”完成的那天,清點人數時發現所徵發的男丁損失了二百五十萬人,士兵損失了二萬三千人,如果算上損失的僕役(雖然沒有寫出,但是按原先五家出一人來算,算成損失男丁的五分之一,只少不多)估計最少有五十萬,這樣零零總總算起來,光修建一條“卞渠”就不下三百萬。
二、《大業雜記》一書中所記載發河南道諸州郡兵夫五十餘萬,開通濟渠,自河起滎澤入淮,千餘里;又發淮南諸州郡兵夫十餘萬,開邗溝,自淮起山陽至於揚子入江,三百餘里。水面闊四十步,通龍舟。兩岸為大道,種榆柳,自東都至江都二千餘里,樹蔭相交。每兩驛置一宮,為停頓之所。隋煬帝徵發六七十萬兵丁,開出了一千三百多里的人工河,打通了自洛陽至揚州、長達二千多里的水路。(大業四年,608年)詔發河北諸軍百餘萬眾,穿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丁男不供,始役婦人。上述幾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出,隋煬帝挖掘通濟渠和邗溝,共計有六七十萬人,挖掘永濟渠有百萬人。
特別是到了挖永濟渠時,男人都不夠用,不得不徵發婦女來幹開挖河道的苦力活。
從隋煬帝徵發的地方來看,有淮南、河南及河北地區,也就是隋朝大運河的三段所處的地方。
假設《開河記》的損失率是固定的,那麼,在該書《大業雜記》中所徵發的兵民共計有至少二百萬人,以1.8的損失率來算的話,損失至少在一百一十萬人。
綜上所述,排除兩本書是否符合歷史之外,對於題主的問題、我的回答是:損失當在百萬人以上,按當時隋朝的總人口數來看的話(最高峰有5000萬人口),加上隋煬帝三徵高麗所徵發的勞役情況來分析,一百萬至二百萬之間應該是一個相對較合理的數字。皮埃斯一句:題主的這句“損失”其實很有道理,因為損失不代表的是死亡,裡面還包含了一些逃跑的、自然病死的、造反的等等非勞役致死的情況。損失一詞運用的很貼合。
回覆列表
公元600餘年,隋朝時期,距今1400多年,那時候修造連綿幾千裡的運河,難得可以堪比修建長城,工人多少賦徭役的農民,很少的工匠,加上工時要求之緊,需要打通洛陽到杭州,動用100萬人員修造,耗時數年,民不聊生,加上當時也有農民起義,死的死,逃的逃,反抗的反抗,所以具體死亡多少民工,不得而知,但保守死於工程的老百姓應該不下幾萬人,餓死病死的居多,畢竟不像現在搞工程,包吃包住,還有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