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諮詢師慧眼
-
2 # 飛揚心理王老師
這就像汽車想跑起來,也有了方向,就是沒汽油啊。
心理學認為的動機,是指一個人行動的意圖和願望,是將行動導向目標的內部驅力。這種驅動力的大小受願望、理想的強烈程度影響。樓主的情況屬於有了願望和理想,但強度不夠。
如果一個人很飢餓,受這種生理驅動力的影響,他尋找食物的動力就會很充足,而且越餓趙充足。但是會受內外因素的影響,如果很困難,動力就減少了。人們對好生活的嚮往就是內部動力,如果追求和實現起來很較大困難,追逐的動力減小了。
怎麼辦呢,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多接觸美好生活,加大誘惑力。看看這些美好生活是什麼樣,掙錢多是什麼感覺,爽花錢是什麼感覺,孝敬父母榮耀回家是什麼感覺,激發人的責任心、榮譽感。另一個方法是學習實現理想的方法,提高自信心。現實是有困難的,但有了方法就能循序漸進,逐步接近目標。
有句話叫“男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意思是生活有困難,但為了自己的理想和家人的榮耀,就要嚴格要求自己,臥薪嚐膽、勇往直前、克服困難、百折不撓、爭取勝利、成功一定實現,加油!
-
3 # 一味心齋
這是悖論,如果生活真的有目標,有動機,不可能沒有動力。按照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一個人不能“行”,一定是其未“知”,在王陽明看來,沒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因此,這個問題一定要回到前面去解決,去真正認識到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生活目標,是否打心眼裡認同這個目標,還是隻是認為自己有,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4 # 霖士心理
沒有動力去執行,要麼是缺乏行動力,要麼是缺乏行動意志,身邊會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發生,例如,很多人都有目標,要學好英語,也給自己制定了很多細節計劃,每日背十幾個單詞,默寫幾個單詞,讀幾篇文章等,但堅持了一個月,兩個月,半年,最後還是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
再或者我們給減肥來舉例,有的人為了減肥報了個健身房年卡,原計劃是一週去三次,但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年去三次,體重體脂率不減還增,變得越減越肥……
所以從這兩個例子,大家也能看的出來,主要是兩點,一個是缺乏自控力,一個則是抗壓性。這兩點融合在一件事上是如何體現的呢?比如我們平時有一個計劃要做,但是計劃失敗了,往往我們就會有一種沮喪的心理,有的人在這一刻就開始進行分化,去選擇逃避,甚至回到自己的舒適區,而抗壓性強的一定是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檢討,去找到失敗的原因,從而結合高強的自控力再次修正新的計劃。
當然,新的計劃不一定是成功的,但它一定是比原來的計劃更有效率的,在強壓下,久而久之,新計劃中的失敗率就會越來越少,成功的機率就會越來越大,所以這也是從思維當中一種蛻變和進化。
而對於自控力而言,相信大家都有過非常自虐的場景,例如,高考前你的學習力和自控力應該是這輩子的巔峰,每天都會學習到很晚的,你第二天仍然是精神抖擻的,但是上了大學之後,你的時間變寬裕了,反而變得懶散了,也沒有之前的勁頭和毅力了,最期待的就是熬夜看劇,晚睡晚起,暴飲暴食。
而當你習慣了怠慢的生活之後,相對於高效的人生,它就變得有難度了,而且這個時候往往會考驗我們的自控力到底有多強。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其實自控力和我們的思維,肌肉骨骼是一樣的,都是需要被鍛鍊的,長時間處在某種壓力下,你的思維就會得到成長。
其次就是要告別浮躁,因為有的人太著急期望看到結果,忽略了很多細節上的調整,再加上對自己的絕對高估,最後就產生了結果偏差,然而,很多朋友還沒有意識到,其實在這一刻,輸給了自己。
所以要讓自己有絕對的自控力,就需要學會習慣,或者創造一個有絕對自控力的環境。這一點上心理學還是需要用多頻次來讓我們的大腦適應,我們平時把它叫做思維的慣性。
回覆列表
生活有目標有動機,就是說你有這個想法,但是沒有動力,也就是說沒有行動,也就是說只停留在空想的階段。
建議目標不要定的太高,當你定的太高的時候,你會感覺這個目標很難,這個時候你就不想去做,會有種挫敗感,所以把目標先定自己可以容易達到,就是把大目標先分解成小目標,年目標分解成周目標日目標
先養成一個容易自己達成的一個小習慣,逐步建立你的動力,自然而然會對自己認可,也就會逐漸會有一個能量產生
如果需要進一步的幫助,請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