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後晉時期,編寫了《唐書》(後世稱“舊唐書”,之後宋仁宗時期,認為《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命歐陽修等人花費17年修訂了《唐書》(後世稱“新唐書”) 為什麼嘉慶年間,又編寫了《全唐文》
5
回覆列表
  • 1 # 歷史風物誌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嘉慶看內務府藏書《唐文》的時候,評價該書“體例未協,選擇不精”,於是就讓大臣重新編輯。1808年《全唐文》開始正式的修書,,敕令開設“全唐文館”,由文華殿大學士董誥領銜,由廷臣學者共107人入館編校,以《唐文》為基礎,取《四庫全書》內的唐人別集,以及《文苑英華》、《唐文粹》、《唐大詔令集》、《古文苑》、《崇古文訣》、《文章辨體匯選》等總集,並蒐羅《永樂大典》所載之殘篇,“散見於史子雜家記載、志乘金石碑版者”。

    當時學者對《唐文》的問題主要記載有以下幾點:

    1、《唐文》收錄唐、五代文一萬數千篇,分十六函,每函十冊。

    2、《唐文》無序文、凡例,頁首有“梅谷”鈐印,當時不知編者,傳說為海寧陳氏或玲瓏山館、傳是樓之遺藏。

    3、《唐文》尚未編輯完成,採納文章大都來自常見明代版本之唐人文集。

    4、《唐文》將誥制特別分為一類。

    5、《唐文》將帝王批語附於本文之後。

    6、《唐文》中唐太宗文章內有《晉書》贊文。

    7、《唐文》收有《會真記》等傳奇作品。

    8、《唐文》將史書中唐人對話誤以為該人之文章。

    9、《唐文》誤收隋代以前之文。

    10、《唐文》中採自《文苑英華》之文章因據明刻本所輯,極多訛誤脫漏之處。

    實際上《全唐文》中的凡例就是清朝時認為《唐文》不足地方的修正。你問題所提及的《舊唐書》、《新唐書》是二十四史中的史書,和嘉慶期間修撰的《全唐文》是不同的書籍,《全唐文》包含的是五代十國、唐時期的文學作品、法規政策、醒世名言等。

    原來的《唐文》是什麼時候編寫的就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了,可以確定的是當時嘉慶看的內府舊籍《唐文》原書今已不存。但是舊版《唐文》採納文章大都來自常見明代版本之唐人文集。所以成書也應該在明、清時期,你可以把《舊唐書》《新唐書》理解為歷史課教材,舊《唐文》是老版的語文課本,《全唐文》是新版的語文課本。

  • 2 # 冷雨似箭

    嘉慶年間為什麼還要修訂《全唐文》?回答:因為巜全唐文》,全稱《欽定全唐文》,是嘉慶年間官修唐五代文章總集。全書一千卷,並卷首四卷,揖有唐朝、五代十國文章共18488篇。作者3042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傳。嘉慶十三至十九年,由董誥領銜,阮元、徐松、胡承洪等百餘人參加編纂。《全唐文》編次為:“首諸帝,次後妃,次宗室諸王,次公主;五代亦依此序次,十國主附五代後;次臣工,次釋道,次閏秀。至宦官四裔,各文無可類從,附編卷末”。清宮原藏有巜唐文》稿本一百六十冊,清仁宗認為它“體例未協,選擇不精”,於是下令重編。此書即在這一稿本基礎上,用《文苑英華》、《唐文粹》等總集補齊缺略,又從巜永樂太典》輯錄了唐文的單篇殘段,並旁採他書和金石資料編校而成。它彙集了唐朝及五代的文章,為學者查閱使用這些資料提供了方便。但該書在編纂、考訂上還有不少缺點,包括文章漏收,誤收、重出,作者弄錯,題目和正文的訛脫,小傳記事不準確,釆用的書不注出處等。清勞格和現代學者岑仲勉在讀本書的巜札記》中,根據勞格著《讀書雜識》、岑仲勉著《唐人行第錄》曾舉出上述問題五百餘條。

    修訂《全唐文》目的是糾謬、正誤、透過不斷訂補、完善,使其精益求精。

  • 3 # 時間中的歷史

    清宮原本藏有《唐文》稿本一百六十冊,(椐陳其元《庸閒齋筆記》第一卷)清仁宗嘉慶認為它“體列未協,選擇不精,”於是下令重編。

    該書即在一稿基礎上用,《文苑英華》《唐文粹》等總集補其缺略。

    又從《永樂大典》緝錄了唐文的單篇殘段,並採用其他書典和金石資料編校而成。

    它彙集了唐代及五代的文章,為學者查閱使用這些資料提供了方便。

    但該書在編緝上還有不少缺點,包括文章漏收,誤收,重出,作者弄錯,正文和題目的訛脫,小傳記事不確,採用的書不記出處等等。

    清勞格和現代學者岑仲勉在讀本書的《札記》中,曾舉出上述問題約四五百條。

    清仁宗所指體列末協,選擇不精,所指六項如下:

    1.將帝王批語附於文字之後

    2.唐太宗文章內有《晉書》贊文

    3.收有《會真集》等傳奇作品

    4.將史書中唐人對話誤以為該人文章

    5.誤收隋代以前之文

    6.採自《文苑英華》之文章因據明刻本所輯,極多訛誤脫漏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算五千左右,有價效比高的電腦可以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