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循D
-
2 # 紐約漫步
有的。
歐洲大陸赴北美的最早的移民中,很大比例是清教徒。
清教徒的思想認知對美國精神起了奠基的作用,如實用主義,節制,對遵守規則和契約精神的重視等。
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震顫派”有助於瞭解一下清教徒的價值觀。
震顫派(Shakers),基督教新教派別。其全名為“基督復臨信徒聯合會”。18世紀,從英國曼徹斯特的公誼會分出而產生。1774年,其創始人安·李(Ann Lee,1736-1784)率信徒多人移居美國,不久在美國傳開。後流傳於北美,特別在紐約地區廣傳。宗教儀式中唱歌伴以跳舞,開始時四肢顫動,慢慢地整個身體擺動,相信這樣將使自己直接和聖靈相通,因而得名。不信耶穌是上帝,並認為“聖靈”是世界和上帝之間的中介;主張信徒財物公用、男女分開、與世隔絕、衣著整齊;實行素食,葷食僅可用蛋;倡導獨身和務農。為擴大組織,特別注重吸收多子女的鰥寡參加。
震顫派的價值觀促使一種新的極簡主義生活方式得以擴散和傳播(僅是極簡主義得以傳播的原因之一),同時對室內設計以及傢俱設計產生了影響。
-
3 # 張律明
謝謝邀請!11世紀,基督教一分為二,在羅馬的稱為天主教;在君士坦丁堡的稱為東教。16世紀60年代,在英國的天主教中產生了清教徒,清教徒認為他們是最虔誠的新教徒,他們主張每個個體都可以直接與上帝交流,反對神甫集團的專橫腐敗和繁文縟節,主張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清教徒主要標誌為“不吸菸、不喝酒、不看戲、不跳舞”清規戒律的派別,崇尚在商業中“擔當社會公正、社會責任、社會公益”。由於他們在英國受到迫害,避難到荷蘭未果。在1620年9月,英國的一艘“五月花號”輪船到達北美大陸,上面都是清教徒,他們受到印第安人的幫助。為此,清教徒與當地的印第安人在1621年11月舉行了慶祝活動,慶祝活動持續了三天,以後美華人正式規定“11月26日為感恩節”。
1517年,德國的天主教,有一個叫馬丁.路德教徒對天主教進行改革,他主張教徒不要去教堂,自己在家裡拿著“聖經”做祈禱就可以直接與上帝溝通了。與此同時,歐洲開始文藝復興,開始是在義大利,後來擴張到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是三大思想解放。美洲大陸的發現,使德國的新教徒紛紛前往北美。
美國是清教徒和新教的始祖,大部分在國內遭受迫害的,為了追求自由和民主的人移居美國,這些宗教叛逆者的思想奠定了美國民主的基礎,在1776年的“獨立宣言”中闡明瞭民主的思想。所以說,美國民主制度的建立有賴於早期的清教和新教主義。
回覆列表
於中產階級有淵源,就是美國開國那幫人,有錢不多,有權不大,渴望打破階級固化,靠自己的努力實現階級的躍遷。不過現在看來,他們摸著石頭也沒能過的了河,又回到貧富懸殊的老路上去了,還一點也沒有想改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