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夢令7
-
2 # 人民正能量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有句話特別經典,那就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這句話是說,越國滅吳後,范蠡就離開越國,自己經商去了,范蠡是個明白人,知道勾踐要清除異己,對自己下手了。
其實朱元璋也是同樣的心理,明朝建國後。打江山不容易,鞏固江山更難,這一點朱元璋很明白,這也是朱元璋建國後面臨的首要問題。當時對他的江山威脅最大的無非就是開國功臣,所以說為了保證子孫後代永遠姓朱,他再三思索,最重要的一個辦法就是大殺功臣。這是維護政權的必要辦法和重要方式,也是他不得不做的事情。這樣既有利於殺人立威,又能減少政敵。
朱元璋之所以在明朝建國不久就這麼做,也是與他從小經歷有很大關係的。朱元璋是赤貧出身,從一個赤貧的貧民到九五之尊的皇帝,其中歷經的千難萬險也只有自己知道,所以說他非常珍惜自己的地位,鞏固自己的位置,所以也就著急的去做這件事。
此外,還與他內心的不自信有關係,歷代開國帝王中,他的出身是最低,最貧賤的,也正是由於這種自卑心理的作崇,所以他對自己的權力很敏感,很忌諱,也就一門心思的考慮這件事,著力解決這個問題了。
-
3 # 興安雜談
朱元璋同志為什麼要大肆誅殺功臣呢?首先,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朱元璋這麼做一定有其目的,他不是神經病,隨意殺人是不可能的。這個問題要分成兩方面來看。第一,有些人確實該殺。第二,有些人罪不至死。那麼我們就分開兩方面來解答一下。
一,有些人確實該殺。
在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中,武將出身比較多,這些人中有的文化素質並不高,自律性也很差。比如,有人在受封之後,迅速腐化墮落,充當地方黑惡勢力保護傘(朱亮祖);有的人飛揚跋扈,拉幫結派,不遵國法(藍玉);有的人品性惡劣,不滿待遇,投敵叛逆(朱文正)等等。還有一些例子,他們自恃功高,目無法紀,都是確實觸犯了國法的,這些人該殺。
二,有些人罪不至死。
罪不至死為什麼還是被找理由殺掉了呢?大家可以看一下,朱元璋開始真正大肆誅殺功臣時,是在太子朱標去世之後。
太子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為人仁慈寬厚,能力也很出眾,且深厚大臣們的愛戴。這些功臣都是牛人,並不好管理,而太子朱標從小得到朱元璋的刻意栽培,與功臣們有很好的感情基礎,朱標當皇帝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援,換句話說就是壓得住陣。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想把皇位傳給朱允文,而朱允文的資歷和威望,想壓著這些功臣,就很吃力了。所以,為了自己的天下還能姓朱,為了朱允文能坐穩皇位,朱元璋不得不出此下策。
此外,朱元璋多少還存在一些小農意識,天下的大權掌握在自己和自己子孫的手裡才安心。所以,他分封自己兒子為王,鎮守各地,鞏固統治。而對功臣們始終不太放心,只有死人才讓他安心。
回覆列表
其實不止是明朝,很多開國皇帝都會處理到曾經的好幫手,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鞏固自己的統治。
按道理說,曾經給自己血拼過的兄弟,建立自己的帝國後不得好好加官進爵,封賞一番。為什麼會處理掉他們呢?
總結大概原因有以下幾點:
1、有著高於自己的本領
試想留有這樣的人才不是留有後患嗎?一個帶兵大仗的高手,如果有一天他一不高興想謀反了,自己根本沒有還手的餘地。而且誰又能保證他絕對的忠誠呢?留著威脅到自己的人在身邊豈不是搞事情嗎?所以這樣的人堅決不能留。
2、居功自傲很難管理
其實這是很多人都會有的通病。一看一塊打江山的時候自己立下了汗馬功勞,很多時候意見不合的時候又開始搬出自己當年的豐功偉業,你又無力反駁他,這不是為難自己嗎。所以僅憑這一點也不能留。
歷史上殺開國功臣最狠的是二個人,分別是漢高祖劉邦,什麼韓信,彭越,英布等等一個不放過,張良要不是識趣,早早滾蛋,蕭何要不是十分乖巧,也都難逃一死。第二個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做的有點太明顯,吃相太難看,徐達,李善長,胡惟庸,藍玉,包括劉伯溫等人,無一不是死在他手下。戰神常遇春要不是死的早,憑著他的脾氣,恐怕會死的比他小舅子都難看。在朱元璋手上,只有看似愚鈍的胡大海得以善終,實屬難得。
而比較溫和處理方式就是宋朝,宋太祖透過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決功臣隱患,讓文人們都大加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