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袁寶傑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其實是因他們的演算法類似,造就的表象趨同而已。

    很多人類似的命運,與其說是因果論,倒不如說他們有類似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所以造就了類似的形勢而已。

    命運只是個偽命題,表象而已!

  • 2 # 書法天下

    十九世紀後期的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梵高,生前窮困潦倒,行為癲狂,至竟割下自己的左耳,並在他三十七歲那年,完成著名的向日葵後,便開槍自殺了。梵高生前僅賣出一幅自己的油畫《紅葡萄園》,但他死後,其作品竟成億萬富翁們炫耀的資本。上世紀末,梵高的作品竟拍賣出七八千萬美金的天價。畢加索曾評價梵高:“這人如不是一位瘋子, 就是我們當中最出色的。”

    其實,在梵高前三百多年的中國明代,便有一位“梵高”式的人物,與梵高的經歷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此人就是開拓出明清乃至近代大寫意畫一片新天地的徐渭。

    徐渭,字文長,晚年號“青藤道人”,明代山陰縣(今紹興)人。他出生百日,父親就謝世。十四年時,母親又作古,靠伯父徐淮撫養。徐渭自幼聰慧穎悟,才思敏捷,《明史·徐渭傳》說他十餘歲就能仿漢代揚雄的《解嘲》賦作《釋毀》,頗得當地名儒推許。二十歲做秀才時,名氣就很大了。

    但是,徐渭天性叛逆,尤其討厭類似當今應試教育的“八股”文,八次參加科舉應試,屢試屢敗,直至四十一歲還未考中。嘉靖三十六年,入浙直總督胡宗憲幕府,輔佐胡宗憲抗禦倭寇,立下殊功。當年,總督府威勢森嚴,一般官吏在胡宗憲面前“膝語蛇行,不敢舉頭”,惟恐獲罪。徐渭卻始終戴敞烏巾,侃侃而談,旁若無人。

    胡宗憲獲罪後,徐渭結束五年幕客生涯。政治迫害的恐怖,官場爭鬥的黑暗,使他的精神受到極大刺激,直至精神完全失常。梵高割除自己的左耳,徐渭則用大錐刺自己的耳部,刺進好幾寸深。還用錘子砸碎陰囊,幸虧沒有致命。梵高在麥田中開槍自殺,徐渭則在癲狂中誤殺自己續娶的妻子,身陷囹圄長達七八年。

    由幕客至獄囚,生活上驟榮驟辱之顛簸,使徐渭對人生體悟尤深。出獄後,他致力創作以發洩憤世疾俗之情,精神雖已復常態,但“憤益深,佯狂益甚”,悲憤填膺,難以自遣,因而落拓不羈,縱酒狂歌。至晚年,徐渭生活相當窘迫,靠作詩文書畫以餬口,落到“幬莞破弊,不能再易,至藉藁寢”之境地。

    徐渭把自己坎坷不平的經歷體現在作品中,無論詩文、雜劇、書畫,從內容到形式都充滿著一股奇恣縱肆的激情,“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成為明代後期最傑出的文學家與藝術家。他自稱“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但真正開宗立派影響後世,成就最為傑出的卻是繪畫。梵高是十九世紀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徐渭卻早於梵高三百年獨創水墨寫意畫新風,形成影響深遠的“青藤畫派”。二者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徐渭之畫借物抒情或緣物寄情,不求形似而求生韻,人物、山水、花鳥無不擅長,尤以花鳥畫見長。梵高生前唯一賣出的是《紅葡萄園》,有意思的是,徐渭的著名代表作竟是《墨葡萄圖》,人世間的很多事就是如此湊巧。這幅《墨葡萄圖》藤條錯落歷亂,枝葉離披紛雜,果實晶瑩欲滴,不質不華,猶如潑翻一硯梨花雨。上題詩一首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

    書生老矣,壯志未酬,只落得一個“獨立書齋嘯晚風”的淒涼結局。那畫中的棵棵“筆底明珠”,抑或正是自號“青藤道人”的徐渭那冥冥哭泣中和著血的滴滴淚珠!

    徐渭的另一名作《雜花圖》,全卷作四季花果十三種,洋洋灑灑,一氣呵成。自左至右依次為滋潤的牡丹、厚實的石榴、皎潔的白蓮、高聳的梧桐、孤傲的菊花、豐碩的秋瓜、飽滿的豆莢、瘦雋的紫薇、歷亂的葡萄、淋漓的芭蕉、挺俏的梅花、清淡的水仙和蕭疏的竹條,將四季花果雜陳於一局,傾寫作者“開拓萬古之心胸”的激情,展示出忿激奔宕的畫風。

    梵高死後七八年,世人才對其頂禮膜拜;徐渭則在謝世二十年後,方受到推崇,“公安派”領軍人物袁宏道,還寫有著名的人物小傳《徐文長傳》。之後,喜歡徐渭畫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有八大山人、鄭板橋等,鄭板橋專門刻了一方“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的印章,表示對徐渭由衷的崇敬。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曾說:“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

    梵高與徐渭都是在極度的失落之中,在精神幾近癲狂之中,開創出一片繪畫新天地!也許正是有所剝奪,才有所饋贈;有所失落,才有所擁有。也許真是命運的機緣巧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頭肉怎麼才能滷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