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水布衣

    歷史沒法假設~~

    現在看來恭親王奕訢毫無疑問是更優秀的那個,少時天資聰穎,文武雙全,看起來本該是合適的繼承人,但決定繼承人的是他爹——道光皇帝。

    如果評價道光,那就是兩個字——平庸,在位30年,不短了,內政外交建樹不多,簽下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按理來說應該找一個出色的接班人,也許是天數吧,他選擇了一個更加懦弱的接班人,道鹹衰世就此成型。

    亦詝能夠登位,要感謝他的老師杜受田,清史稿中就記載了“藏拙示仁”的策略,古代皇家熱衷標榜仁與孝,諡號中都有體現,這段歷史有點像曹丕和曹植爭位,而且亦詝較為年長(雖然清代不看重年紀,但也表示更穩重)。而關於亦詝繼位的野史也較多,例如道光懷念亦詝生母;寫遺詔時,是奕訢,被看到,所以改為亦詝等等。

    1850年,道光駕崩,咸豐繼位,大清帝國進入了多事之秋,太平天國,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他死後,辛酉政變,垂簾聽政……

    有些時候,天數不得不信啊~

  • 2 # 歷史的小學生

    道光帝對於選拔繼承人可謂是謹慎多慮。鴉片戰爭那年,他已經過了六十歲。國事的繁重加上洋人的破關入境,使他精疲力盡,一籌莫展。選擇皇位繼承人的問題已不由得再拖延下去。道光帝有九個兒子,長子奕諱二十三歲時死去,皇二子奕綱和皇三奕繼幼年夭折,只有在皇四子奕詝、皇五子奕誴、皇六子奕訢、皇七子奕譞四個皇子中選擇。

    道光帝六十五歲時,突然將皇五子奕誴過繼給悼親王綿愷為嗣子。這等於直接取消了奕誴的皇位繼承權。至於原因,道光帝認為奕誴言行浮躁,難擋大任。從年齡來看,奕誴只比奕詝小六天,同是十六歲。在這個關鍵節口道光帝將奕誴過繼給他人為子,對奕誴來講,無異於晴天霹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奕誴一生憤世,放言無忌,嘲弄朝廷。

    皇七子奕譞年方七歲,他的兩個同母弟弟奕詥三歲、奕譓兩歲,不僅在年齡上不佔優勢,而且他們的母親莊順皇貴妃地位較低,是常在出身。而奕詝的母親孝全皇后,奕訢的母親靜皇貴妃,都比莊順皇貴妃地位尊榮。所以,奕譞三兄弟在競爭中自然處於劣勢。

    經過一番淘汰,皇位繼承人只能在奕詝和奕訢中選擇。在這些兄弟們當中,奕詝和奕訢最為親密,他們不僅一起成長,而且一同學習文化和武術。二人還共同研創出槍法二十八式,刀法十八式,道光帝非常高興,就將槍法賜名“棣華協力”,刀法賜名“寶鍔宣威”,比喻兄弟二人協力同心。

    奕詝十歲時,他的生母孝全成皇后突然死去,他便由奕訢的生母靜貴妃撫養,兄弟兩人的關係更上一層。

    從當時情況來看,奕訢的條件比較優越。奕訢的生母靜皇貴妃在道光帝的后妃中僅次於皇后。而且,當時孝全皇后已經離世,靜皇貴妃統攝六宮事,又擔起撫養奕詝的重任,很受道光帝的信賴。但是,奕訢的劣勢也十分明顯,首先,他不是皇后所生,在封建社會的正統觀念中,嫡庶之別很是深入人心,道光帝不能不有所顧及。另外,奕訢又比奕詝小一歲。他雖然善於騎射,膽略過人,但少於心計,不如奕詝。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奕訢的老師不如奕詝的老師。

    在確定了人選之後,道光帝開始對二人進行考核。道光帝晚年的一個春天,他帶著皇子們到南苑圍獵。奕訢武功高強,很快射獵了大批獵物。而奕詝卻站在原地,一箭不發。原來,奕詝在出發在受到老師杜受田指教,告訴他不要發一箭,而且還要約束手下人不要射獵。皇上如果問原因,你就說現在正值春天鳥獸萬物孕育的時侯,不忍心傷害它們,也不願用這樣的方式與弟弟們競爭。奕詝依計而行,道光帝聽後果然十分高興,認為奕詝富有仁善之心,這樣的人當皇帝自然不會苛待百姓。

    又有一次,道光帝傳旨奕詝和奕訢入宮對策,就是考考他們對國事的看法。二人分別請教自己的老師。奕訢的老師卓秉恬性情耿直,辦事認真,他告訴奕訢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杜受田卻告訴奕詝,皇帝病重,這是最後的考核,如果皇上說自己快死了,不等他問你國家大事,你就直管趴在地上哭。道光帝果然上當,認為奕詝仁孝厚德,決定讓他繼承皇位。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1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病危,急召宗人府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何汝霖、陳孕恩、季芝昌,總管內務府大臣文慶,公啟聖旨,宣示建儲硃諭:“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皇太子奕訢封為親王。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自此以後,圍繞於奕詝和奕訢的帝位之爭終於水落石出,奕詝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鴉片皇帝---咸豐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初人口1500萬到清末四萬萬,短短兩百多年,為何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