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叟雜談

    曹操畫像

    沒有任何人會渴望混亂,過去有一句話:寧為太平犬,不作亂世人!亂世之中,人命真的是不如狗啊!認真讀歷史,就會發現,離亂時期的慘象,真的讓人不忍卒讀!亂世梟雄曹操,其心腸應該是比較堅硬的,殺人什麼的對他來說都是小兒科了。但是,他面對著東漢末年的亂象,也寫下了這樣的詩句:“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假如你非常不幸,生活於那樣的亂世,你該怎麼辦呢?假如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是一個想有所作為的人,你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挽大廈於將傾,想辦法阻止社會滑向動亂的深淵。比如東漢末年,社會離亂的根本原因就是統治者的黑暗統治。漢靈帝的昏聵,十常侍的貪殘,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年少的曹操在踏入仕途之後立志要澄清宇內,把宦官勢力作為打擊物件。而後來的劉備也想著要匡扶漢室,欲伸大義於天下。曹操也好,劉備也罷,都有一顆救世之心的。

    亂世之中,往往中央政府權威喪失,天下群雄逐鹿。這個時候,正確的選擇應該是能夠認定一位有責任,有能力的君主,協助他一起平定天下,救民於水火之中。當初荀彧在兗州見到曹操,就認定曹操是可以救世的。而諸葛亮投身劉備,也是不是為了當官,救世也是他主要的出發點。

    或許有人會說了,你說這些都是大人物。但是,大家要知道,沒誰天生就是大人物。顧炎武曾經講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假如你鐵心了要當一個小人物,那麼在亂世之中,第一位想到的應該就是逃跑!其實,不僅是小人物,大人物們當初也都有過逃跑的經歷。比如荀彧在天下尚未動盪之前就認識到,潁川是四戰之地,太不安全,他先把自己的家族搬遷到一個相對偏僻而又安全的地方,後來才投奔了曹操。而諸葛亮在隆重隱居,當初也是為了躲避戰亂。

    諸葛亮畫像

    躲避戰亂的時候,方向非常重要。假如你從潁川逃到淮南,其實不過是從一個火坑到了另外一個火坑。所以,你必須躲開兵家必爭之地。也不能去一些荒無人煙無法生存的煙瘴之地。這樣的話,荊州、漢中、四川、會稽、遼東等地就成了人們逃難的首選。

    除了逃難之外,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民眾能夠團結起來,抱團取暖,比如安徽亳州人許褚在天下動盪之後,並沒有逃跑,當然他作為一員武將,他也沒有坐以待斃,他將自己的宗族鄉親組織起來,幾千家人團結在一起共同對抗一切外來的威脅。後來,許褚他們追隨曹操建功立業。與此類似的還有白超,他是新安縣人,根據《水經注》的記載,他在亂世之中組織鄉親們修建塢堡,號稱白超壘,如今遺蹟尚存。

    影視作品中的許褚

    亂世之中,最卑鄙無恥的就是趁火打劫,推波助瀾。三國時期這種人不勝列舉,比如李傕、郭汜等人,人們提到他們無不咬牙切齒。而他們最終的下場也都是以死於非命而終結。

    當然,我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夠生活在和平盛世之中,而能夠徹底遠離亂世。

  • 2 # 歷史寶藏

    在漫長的古代社會,包括近現代社會,老百姓的日子都不好過。

    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但是相對於來說,亂世的日子更難過,“寧為太平犬,休作亂世人”。

    為什麼亂世更難做人呢?

    兵荒馬亂之時,多是朝廷壓榨無度,民不聊生而群盜四起之時。盜賊來了,不由分說搶劫一通;官兵來了,本以為大人會保護小民,可眼睜睜又被搶一通。

    相對來說,在太平年景,最多是給朝廷多交點銀子,也不似亂世那般無奈。

    生逢亂世,老百姓怎麼去度過這段艱難的日子呢?

    在太平的年份,百姓大多傾向於在一馬平川、便於農耕的土地辛勤勞作,繁衍生息。而到了亂世,無法生存時,人民就只能忍痛拋棄這些,躲避天災人禍,到附近的大山中。

    山地豐富的林木、礦產、動物、藥材等資源也是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資源,俗話說,靠山吃山。大批流民湧入山林之中,總能找到自己的謀生方式。

    逃到山裡,就避免了官府的管理,成為真正的自由民,遠離官府的租稅徭役。

    正好這些山地,平時也是官府管理之外的空白地帶,眾多流民的自發去向大多為“地土可耕、柴草甚便、即不納糧,又不當差”的山區。

    如果逃到山裡的民人仍然受到官府的追捕,或者無法生存,便會走向落草為寇之路,就是所謂的官逼民反。

    明末之時,陝西天災人禍,造成數以百萬計的流民湧入秦嶺、大巴山區,最終成為李自成農民起義的重要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走路玩手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