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第五郎

    第一,我印象很深的就是男主一直在說粗話,那時我第一次覺得有人把說粗話說得那麼好聽。大概像是"對這個操汗的生活豎起中指",這也是一種闊達和自我保護。在潰爛的狀態下,大罵幾句,不被這個社會吞噬。

    第二,男主很喜歡他的妹妹,看了那部小說,誰都會喜歡上他的妹妹。他的妹妹不認為哥哥是個前途無望的壞學生,反而想和哥哥一起遠走。她真性情,不會以世俗的標準去衡量他的哥哥。可以說,純真的三觀吧。

    第三,他內心有個虛無的夢,就是在麥地裡當個守望者。這個夢就好像我們想遠離城市,歸隱山林;或者我們想街頭唱歌賣藝等等。往往被世人所不解,被父母叫去考公務員。男主在城市裡閒逛,去酒吧,不上學,安靜下來時他想當個守望者,只有在那裡,他守護著孩子,內心感到平靜。

  • 2 # 小孔君子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以寄宿學校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出生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的16歲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遊蕩的三天時間裡的經歷,作者以獨特的寫作方法,深刻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這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他因這部小說的聞世而一舉成名。

    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剛剛贏得了二戰的勝利,成為了一個政治、經濟和軍事大國。在這樣的時期,"紐約"代表了美國實利主義的社會,人們的精神生活渙散,沒有人在意別人的感受,青少年的人生觀和道德觀矛盾混亂,相當一部分人的思想和處境充滿了迷失、異化、道德墮落的境況。這時,《麥田裡的守望者》的發表,給了當時的美國青少年,甚至全世界無數彷徨的年輕人,極大的心靈慰藉。立刻引起了大中學學生爭相閱讀,家長和教師也視該小說為"必讀教材",把它當作理解當代青少年的鑰匙。

    《麥田裡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熱烈的歡迎,是主人公霍爾頓的經歷和思想在當時的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小說把憤怒與焦慮作為此書的兩大主題,所以霍爾頓這個對虛偽的周圍環境深惡痛絕的少年形象也被千萬讀者看成是迷人的新英雄,文中崇尚自由的親切語言也受到熱烈的追捧。

    此篇小說故事情節雖然時間跨度很小,對於當時社會現實的批判力度卻很大。霍爾頓是一個有理想的人,想作一個麥田守望者,以他自身的墮落揭示和反抗著異化社會中道德的墮落,夢想拯救那些處於危險之境的純真者,使他們免受精神的傷害,使他們永遠純真,使他們堅守道德的陣地,不受墮落之苦。但在現實生活中,他的理想卻被一一擊破,那種沒有清楚目的的反抗,是當時美國的學生和青少年中的典型病症。

    這部在當時引起文學創作新潮流,為廣大讀者喜愛與傾倒的《麥田裡的守望者》,它的社會現實意義不僅僅在於當時,它的影響與啟發也是深遠的,今天我們再次捧讀,依然很有共鳴的震撼力。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那個喜歡抱怨的時代,這也許就是成長吧。”如今我們青少年,是不是也感覺到,成長路上的一切如意不如意是必須的經歷,保持我們的純真才是最重要的 ……

  • 3 # 李沫霖

    “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我知道這不像話。”(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我知道這不像話,可我仍然在想我真正喜歡的事。在這紛亂的現實中找到了能讓自己內心平靜的事情,又何懼他人的眼光。這就是這本書最開始吸引我的地方。

    “你不喜歡正在發生的任何事情。你不喜歡任何學校。你不喜歡千百萬樣東西。你不喜歡。”(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是菲苾在得知霍爾頓被開除後對他的評價。的確如此。霍爾頓在本書的前大部分所表現出來的,大多是對學校的不屑、對身邊人的厭煩。這僅僅是霍爾頓個人的問題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主人公霍爾頓處在一個邁向社會的過渡年齡,而他所見到的,卻大多是社會的陰暗一面。陰暗的事物像不斷迫近的牆,壓得人喘不過氣,又不知如何反抗。霍爾頓的選擇是逃避,他不想接受這個社會,不想融入他眼中的虛偽,他是這個迷亂現實的反抗者。

    與之相對立的,也是最奇妙的一點,是霍爾頓對這個世界仍是懷有希望的。“冬天湖水都結了冰,那些湖裡的野鴨子都躲到哪兒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麥田裡的守望者》獲得成功之後,塞林格卻變得更加孤僻。也許霍爾頓在某種方面就是塞林格的一個縮影,不願在世俗中變得虛偽,不願變得追逐名與利,不願和大多數人一樣被困於現實的牢籠,我只想去自己心中的麥田裡守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漫威古一還有多久迴歸?在漫威是什麼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