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5
回覆列表
  • 1 # 爬上雲彩看地球

    天啟皇帝朱由校(1605年一1627年)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明光宗繼位29天因“紅丸案”暴斃。朱由校經過“移宮案"風波,被群臣擁立。朱由校心靈手巧,善於機械設計,精於建築傢俱製造,被稱作木匠皇帝。天啟皇帝16歲即位,國內外形勢非常嚴俊,內部官員腐敗,黨爭嚴重,白山黑水之間的努爾哈赤攻佔瀋陽兵勢正隆,遼東危在旦夕\,在做了七年皇帝后,意外落水服“仙藥"而亡,年僅23歲。如果朱由校活到七十歲,正是清康熙皇帝早期,天啟皇帝又能有什麼做為呢?明太祖朱元璋廢掉承相,權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他的後世孑孫逐漸形成內閣制,內閣首腦叫首輔,相當於丞相職責。明朝後期,內廷和外廷矛盾不斷加深,天啟皇帝爺爺萬曆皇帝鬥不過官僚集團,索性只批閱奏張,幾十年不上朝。天宕皇帝同樣面臨這一問題。明朝末年國庫空虛,遼餉又不斷加重,財政問題是關糸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文官集團代表江漸一帶大地主財伐利益,反對徵收礦稅,鹽稅和海稅。主張以農為本,向農民徵收重稅。當時氣侯變化無常,屬歷史上小冰河期,自然災害多,白蓮教盛行,如果加重農民負擔,貧困破產的農民揭杆而起會提前二十多年發生,所以東林黨人是一群空談家,沒有實際治國能力,而且還是沒有國家觀念的腐敗集團。李自成兵困北京城時,崇禎皇帝讓大臣們捐幾百萬兩軍餉都困難重重,李自成進北京後幾天之內考問到七千多萬兩銀子。所以,崇禎皇帝臨死前後葬了魏忠賢,說群臣都該殺。天啟皇帝16歲繼位發現文臣是一群危害國家利益集團,自已勢單力薄鬥不過他們,只能培養宦官集團。魏忠賢是一個很少不起的人物,憑皇帝信任,鬥倒了東林黨人,在明末風雨漂搖時刻,對江南鹽礦,海稅嚴加控制,徵收大筆銀兩保證了帝國財政。如果天啟皇帝再多活二十多年,不對陝西災區農民徵收重稅,老百姓就不會揭杆而起。攘外必先安內,這樣大明才能以一國之力對抗遼東女真叛亂。最基本的結果能保住長城以內的國土,如果大明全面引進西方先進軍事技術的話,收復關外失地也是可以完成的事情。

  • 2 # 無花有酒

    也許不會滅亡

    但不是因為朱木匠,是因為他寵信的人

    這個人,就是結黨營私,霍亂朝綱,無惡不作的九千歲魏忠賢。

    天啟年間,大明朝已是風雨飄搖,隨時可能會坍塌

    政治軍事經濟都走進了了死衚衕,一代名相張居正大刀闊斧的改革,都沒能把大明朝拉回正規。

    偏偏這個小人,找到了解決方案,

    經濟上,不再遵循祖宗成法,開徵商業稅,總結一句話就是,只要你交錢,想幹嘛就幹嘛。

    政治上,鬥倒了東林黨,拉攏了一大批和他一樣的小人,政令得到統一。

    軍事上更頗有點大義凜然的風範,唯才是舉,甚至跟他有過節的也可以不計前嫌。任用了熊廷弼等一大波優秀將領,沒有放過為他修了生祠卻破壞抗戰的薊遼督師袁崇煥。

    魏忠賢人雖然很壞,在民族大義問題上還是有原則的,政治能力也遠超朱木匠,在他的帶領下,大明朝又煥發了絲絲生機。

    然而,隨著朱木匠不幸駕崩,九千歲的美好生活也到了頭。被崇禎皇帝連根拔起。然後經過崇禎皇帝的不懈努力,大明王朝終於油盡燈枯,土崩瓦解,倒在歷史的車輪子之下

    如果,朱由校不死,魏忠賢的位子坐的很穩,中興自然是無望,但是繼續苟延殘喘下去還是有很大希望的

    歷史上留下了忠賢不死,大明不亡的嘆息,卻沒有人說過,朱由校不死,大明不亡,由此可見一斑

  • 3 # 朕驚歷史

    歷史上哪個朝代不會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天啟活久一點的話,明朝可能會長久一點,不過可能也會早一點被滅亡,一切都是不可知的。想要長久執政,執政手段和觀念都要與時俱進。

  • 4 # 眸子8552

    不可能不亡。

    試想:一個整天醉心木工的″木匠"皇帝,木工活能很精,管現國家好像差很多。說白了:麻袋換草袋,一袋不如一袋。天意如此,有些事非人力可為!

  • 5 # 開門見山411

    雖然是個木匠皇帝,但是對當時的政治形勢是有分寸的,單憑皇帝一己之力鬥不過文官集團,魏忠賢憑藉皇帝信任,打擊了文官集團東林黨人,至少那時還能壓制皇太極。皇太極只能龜縮於盛京。

    雖是個專業技術級皇帝,但在治理國家上也沒出什麼大亂子,算是稱職。

    活的再久一點,還是信任魏忠賢,賓館服務員自成可能就不會出現了。

    後面怎麼樣,還真不好說。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搭配黑襯衫,才能像《都挺好》的明玉一樣,洋氣職業,不顯老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