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董元奔古典情懷
-
2 # 使用者15291373093
劉備得荊州時,諸葛劉備騎馬而行到江邊遇一婦人洗衣,諸葛叫劉殺了其婦人,劉沒聽說未殺這個懷陸遜之媽,孔明不要劉備伐吳報仇,早知劉備大敗,孔明在陸遜未生下,擺下已十九年的石門陣打住了十八歲的陸遜救了劉備,孔明的方法從去至今誰能辦到呢???
-
3 # 張細水
如果諸葛亮在,劉備伐吳失敗的可能性分析:
一、遊戲。在任何三國內遊戲中,諸葛亮都是智力最高的。稍低於諸葛亮的陸遜對蜀軍使用火計,沒有機會。
二、演義。諸葛亮算無遺策,連營百里,紮營密林這種兵家大忌的事他是不會幹的。
三、正史。沒有直接寫過。但諸葛亮的三分天下的計策,一定要四川和荊州同時發兵圍攻曹魏。如今失了荊州。想再奪回來的心肯定是有的。但是如果能隨軍伐吳,作為劉備的高階參謀,沒理由不提出安全適合的行營方案。綜合起來說,伐吳的失敗主要還是決策者劉備的問題。
-
4 # 小眼看社會123
個人認為即使是諸葛亮也迴天無望,第一,蜀國發動的戰爭不正義,表面上是為關羽報仇,實則發動的侵略性戰爭,荊州本來就是劉備集團巧取豪奪下來的,當然當時沒有誰對誰錯,都這麼幹,關鍵是人家東吳出力多啊,結果得不到應該得到的心裡能善罷甘休嗎,在心裡上東吳就覺得是理所當然。所以你是侵略站人家是保衛戰肯定不一樣,第二,就算諸葛亮在,劉備也不會聽他的,當時劉備信任的是法正
-
5 # 不沉的經遠
當時不管誰在,劉備都一樣會失敗,只是失敗到什麼程度而已。
應該說陸遜的戰略非常好,首先後撤,避開蜀軍的銳氣,然後扼守地勢險要的夷陵地區,堅守不戰。夷陵是川鄂咽喉,一向有“三峽門戶”之稱,而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陸遜主要守住夷陵,劉備的大軍就被堵在數百里長的高山峻嶺之中,兵力難以展開。
在三國時,防禦方的優勢是很大的,特別是地勢險要的地方。曹操一輩子壓著劉備打,但是到了漢中,雖然曹軍有著兵力優勢,但是一旦劉備堅守隘口,曹操也無可奈何。
而諸葛亮也不以攻堅出名,在面對堅守不出的陸遜時,也很難突破吳軍的防禦。即使諸葛亮小心謹慎,不讓吳軍找到可乘之機,但是深入吳國數百里,又長期停頓不前,時間久了還是會造成後勤困難,士氣低落,到那個時候,蜀軍還是隻有撤退這個選擇。
-
6 # 劍膽琴心01
如果諸葛亮在,劉備不會被擊敗,至少不會慘敗。因為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情況下,來自曹魏的巨大威脅,都會使雙方擔憂,以諸葛亮和陸遜的深謀遠慮,多半會握手言和。
劉備犯的最大錯誤,就是當陸遜誘敵深入,積極防禦讓他止步不前的時候,沒有及時改變戰略。為了躲避江南暑熱,他反而命令兵士棄舟登岸,喪失了水路上的主動權,這實在是一步昏招。以諸葛亮的謹慎穩重,他如果在軍中,一定會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並對劉備曉以利害,以大軍壓境的態勢迫使東吳讓出荊州,見好就收。這樣既奪回了領土,又免去兵戎相爭消耗實力,不給曹魏以可乘之機,從而達到利益的最大化。
劉備盡起傾國之力,驕傲輕敵,他一心想平滅江東,兩面樹敵,這樣的利令智昏更像是一場豪賭,壓上的卻是蜀國國運。殊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算是擊破陸遜,恐怕自己的退路也會被曹魏所切斷,所以劉備的戰略不足,失敗也是必然的。
-
7 # 漢強20
想不發生的都發生了,又來“假設"、“如果",劉備的戰略其實與諸葛亮不一樣,諸葛亮他想證明隆中對的正確性,認為北伐才是正確的選擇,必須吳蜀聯盟,更兼兄長在吳,他不會去伐吳,劉備認為關張的死東吳是仇人,必須報仇;若要北伐成功,首先攻克東吳,免去側翼威脅,剪除漁翁。劉備如果硬拉諸葛亮一同伐吳,原則上不會有夷陵之敗,因為東吳文武遠不是諸葛亮對手。但諸葛亮會見好就收或者會製造一些小敗以示吳可聯不可伐,可謂一石三鳥:1、隆中對是正確的。2、對吳蜀聯盟有所交代。3、可保兄弟情面。
回覆列表
陸遜火燒連營,劉備大敗。即便諸葛亮在,劉備一樣要大敗。原因:第一,陸遜制定的戰略戰術難道沒有考慮到諸葛亮的因素嗎?第二,諸葛亮本來就不看好這次戰爭,否則這麼大的戰爭他為什麼不到第一線?以往他是這樣嗎?第三,劉備伐吳前,才四十歲上下的諸葛亮在蜀國的分量遠比不上關羽、張飛、黃忠等老將老臣,他沒有辦法主動隨軍;第四,劉備主力將士幾乎全部出動伐吳,結局諸葛亮是明白的,戰後的蜀國政治生態和三國的新狀態,必然會把諸葛亮推到重要位置,諸葛亮能不清楚嗎?